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张春桥传 > 默认卷(ZC) §一张大字报背后的尖锐斗争

默认卷(ZC) §一张大字报背后的尖锐斗争

一九六六年七月二十六日晚,一辆又一辆小轿车驶入北京大学。

此刻,北京大学大操场上灯火辉煌,万名师生聚集那里,批判以张承先为首的工作组的群众大会即将开始。但是,主席台上依旧空空如也,意味着可能会有重要人物出场,全场只得以高唱革命歌曲来暂且填补等待的时间。

一连串小轿车在夜幕中驶入北京大学幽静的燕南园,停在六十四号前。

一个又一个“中央文革小组首长”从轿车里出来了:中央文革顾问康生,中央文革第一副组长江青,中央文革副组长张春桥,组员戚本禹等。

聂元梓早就在门口迎接他们的光临。

这么多的“中央文革小组首长”倾巢而至,当然决非寻常。待“首长们”坐定之后,聂元梓手下的一员大将C,见张春桥在座,抓紧时机,挑出了一个与当晚大会并不相干的问题——常溪萍问题。

C问江青:“六月份,我们给上海市委转去一份常溪萍的材料,不知道是否收到?”

江青把脸转向张春桥:“春桥同志,你们收到了吗?”

张春桥马上答话:“收到了,正在市委领导中传阅。”

C趁机说:“我们给常溪萍写了一张大字报,中央文革的领导能不能帮我们转一转?”

江青当场拍板:“可以帮助你们转,你们把大字报拿来吧!”

C大喜。聂元梓的脸上,也泛起了微微一笑。

C赶紧离开燕南园,奔向哲学楼,从办公室里拿了一卷黄纸头——那是一份事先已经写好的大字报,十七个人签名,打头的名字便是聂元梓。

当C风风火火赶到燕南园六十四号,“首长们”已在大操场的主席台上就座了。

C奔上主席台,把那卷黄纸头塞到张春桥手中。张春桥接过纸头,说了一句话:“保证转到!”

这一过程,不仅C后来在一九七九年九月二十四日作了详细交代(C是那张大字报的十七个签名者之一),而且张春桥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友谊电影院,也谈到了:

“我一到北京,第一次到北京大学开群众大会,他们给我送来了大字报。常溪萍在北大问题很严重,这个我知道。但详细情况我不清楚。大字是我接过来的……”

张春桥的面孔,通常是不笑的。但是,当他回到钓鱼台,打开这卷黄纸,他眉开眼笑——他钓了一条大“鱼”!

这张大字报的标题是:《常溪萍是镇压北大社教运动的刽子手,是暗藏的反革命黑帮》。

大字报一开头,那语气便咄咄逼人:

“最近,我们得知常溪萍负责领导上海的高等学校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十分震惊!

“常溪萍究竟是什么人?他是扼杀北大社教运动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帮分子,是三家村黑店的新伙计,是暗藏在前北大社教工作中的政治投机家……”

张春桥不由得拍案叫绝。他处心积虑,日夜盘算着如何轰倒上海市委,正愁不够,而这卷黄纸头正是一发重磅炮弹!

须知,原北京市委,正是被一张大字报轰倒:在康生的妻子曹轶欧的“指导”下,聂元梓等七人在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贴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炸开了北京大学这个缺口,导致六月三日“撤销北大党委正副书记陆平、彭佩云的一切职务,改组北大党委”,导致同日“中共中央决定改组北京市委”。六月四日,《人民日报》为此发表社论,欢呼“新胜利”—

如今,张春桥手中的这张大字报的“第一作者”,正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第一作者”。或者可以说,这是“全国第二张马列主义大字报”!

能不能把上海的华东师大,变成第二个“北京大学”?能不能把常溪萍,变成第二个“陆平”?

轰倒上海市委,看来要从常溪萍身上打开缺口!

顿时,张春桥仿佛觉得,那卷轻飘飘的黄纸头在膨胀,变成一颗硕大裂崩的巨型炮弹。

怎样把这颗重磅炮弹从北京发射到上海呢?

如果让张春桥自己来发射,未免过分暴露。他向来颇为谙熟借J3杀人之法。

真是难得的巧妙机会: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市长曹荻秋前来出席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正住在北京饭店。张春桥以中央文革副组长的身份,也出席会议。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张春桥出了难题给曹荻秋,叫曹荻秋把大字报带回上海去:如果曹荻秋同意带回上海,借曹荻秋之手,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