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青春无悔 > 默认卷(ZC) §第八节 蝶岛春秋

默认卷(ZC) §第八节 蝶岛春秋

1990年,去福建省最南边的东山县旅游采访之前,先看到了一张航拍的彩色照片:湛蓝色海面上展翅腾飞的一只“绿蝴蝶”。这就是我多年向往的东山岛呀。白色的海滩给绚丽的“蝶翅”镶了闪亮的银边儿,好看极了。

从前,有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佳句。现在有了人造卫星和高超的航拍技术,“绿蝴蝶”的全貌才展现在人们眼前。有了这个高度,这个全新的视角,大家才开始称它为“蝶岛”。自然是个爱称。

东山岛不大,总共194平方公里,17万人,面积和人口只相当北京市的2%,也是福建省最小的县。改革开放之初,它还是全省最穷的县,到1989年就跃居全省人均收入最高的县份了。

我们8位来自北京的记者、作家,先乘飞机到厦门,再坐汽车去东山。现在“蝶岛”与大陆之间有一条窄窄的过海长堤相连接——堤上有公路,有输送淡水的高架渡漕,有11万伏特的高压输电线路——将它比作“咽喉”都嫌宽了,只能比作“脐带”。从前连这条“脐带”都没有,往返大陆靠渡船,而且必须经过一座“八尺门”。

“八尺门”是“闭关锁国”的虚弱之门,苦难之门。此门设置600余年。一提起它,了解东山历史的人无不为之伤感。

东山岛并不出名。然而,任人皆知的“寡妇村”、“乞丐村”,以及国民党“反攻大陆”的“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都出现和发生在这小小的海岛上。

我是一名旅游爱好者,到处跑,却不仅仅为了“游山玩水”。这次不远千里来到东山岛,也是希望能够解开心中若干疑团。疑问之一,1953年7月16日,盘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出动海空军3万多人大举进犯东山岛,以卵击石,铩羽而归,其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华庆昭先生在《从雅尔塔到板门店》一书中分析了朝鲜战争中各家的得失。认为占了最大便宜的是前苏联和蒋介石。苏联大量出买(第二次世界大战剩余的)军火给中、朝两国,赚了大钱。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我解放军早在50年代也就解放台湾了。中国呢?有得有失:将美军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支援朝鲜,保卫祖国,取得重大胜利;却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时机。

具体说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此为借口,悍然出兵霸占我国台湾省,并派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使蒋介石得以苟安一隅。朝鲜停战谈判持续一年多,停停打打,打打谈谈,直至1953年7月23日才达成协议,在板门店签字。蒋介石非常害怕朝鲜停战,所以在停战签字前7天贸然进犯东山岛,摆出“反攻大陆”的架势,以牵制朝鲜停战签字。可惜他自不量力,只“光复”东山一天半就被我守岛军民赶下海去,美国的克拉克将军还是低下头来在板门店的木板房里签了字。这都是历史了。然而,作为一名志愿军的老兵,到过板门店的“旅行者”,40年后再到东山岛来采访,了解东山军民如何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迷梦,解开我心中的一个疑团,也是不枉此行呀。

“八尺门”是明、清两朝“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物,对东山岛民还带有某种歧视的性质。历史上由于荷兰、葡萄牙、日本等国“海盗商船队”的频繁侵扰,再加上岛民“抗元”、“抗清”的多次举事,“朝廷”最消极、保守的办法就是在这通往大陆的渡口设置狭窄的“八尺门”了——它既像边防哨卡,又像海关通道,岛上百姓虽然都是中国人,可是要上大陆也得经过此“门”详加盘查。而且有点儿风吹草动,这“八尺门”就奉命关闭了!有时岛上闹饥荒,父母便将子女放进木脚盆里,找个刮东南风的天儿,在“八尺门”这边“放生”,让这些小生命漂往大陆,“有命的就活命去吧……”

国民党军队是熟悉东山地形的,“反攻”的战斗刚打响,他们的空降兵就占据了“八尺门”,切断海岛与大陆的联系。同时有14艘军舰向我守岛部队开炮轰击。东山岛上只有解放军一个连,退守几处高地。在敌军3万多人疯狂进犯,半数登陆的严酷形势下,第一任县长谷文昌同志率领干部、民兵与敌展开了逐村逐镇的肉搏战。他派了一支民兵专打伞兵,奋力夺回“八尺门”,策应前来增援的我解放军大部队,立了头功。虽然只用一天半时间就将敌军击溃,但是战斗极为惨烈,歼敌3千余,我守岛军民也牺牲1千多人。

为纪念这场海岛保卫战,东山建立了一座很大的烈士陵园。我们前来瞻仰,一排排整齐的墓碑上铭刻着烈士的英名,满园林木森森,令人肃然起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