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导致气虚,影响全身脏腑功能,若呼吸停止,生命活动亦将告终,可见肺在主司一身之气方面的重要性。
肺主行水:
宣发:肺气具有向上宣升和向外周布散的重要作用,这一宣发功能在人体水液代谢中有着多方面的体现。首先,肺气宣发能够呼出体内的浊气,保证人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其次,它可以将脾所转输来的津液以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上输布到头面,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使得人体的肌肤、毛发等得到濡润滋养,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再者,肺气宣发还能将卫气宣发于皮毛肌腠,卫气具有温养肌肤、卫外御邪以及控制汗液排泄的重要功能,当卫气充足且功能正常时,人体就能抵御外邪侵袭,维持正常的体温以及汗液的适度排出。若卫气亏虚,人体就容易出现易感冒(邪)、自汗、恶风等症状,反映了肺气宣发功能异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肃降:与宣发相对应,肺气还有向内向布散气和津液的肃降功能。具体而言,肃降作用一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并与水谷精微结合形成宗气,同时将宗气向下布散,以资养元气,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二是将脾转输至肺的津液以及部分水谷精微向下、向内布散于其他脏腑,保证各脏腑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行功能活动;三是将脏腑代谢后的浊液下输至肾或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参与到人体整个水液代谢的过程中,维持水液的正常排泄与循环。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人体的水液代谢得以有序进行,实现了水液在体内的合理分布与排泄,一旦这一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水液潴留、水肿等水液代谢紊乱的病理表现。
皮毛对肺的作用:皮毛与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皮毛能够宣散肺气,其通过体表的气门(汗孔)实现这一功能。肺气通过宣发作用,将卫气、津液等输布到皮毛,使皮毛保持润泽、开合有度,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皮毛的正常宣散功能又有助于肺气的顺畅宣发,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影响。当外邪侵袭人体时,皮毛首当其冲,若皮毛受邪,可影响肺气的宣发肃降,进而引发感冒、咳嗽等肺部疾病;反之,肺气亏虚或功能失常时,也会导致皮毛失养,出现皮肤干燥、毛发不荣等情况,体现了肺与皮毛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紧密关联。
在窍为鼻:肺开窍于鼻,鼻具有司嗅觉、通气的重要生理功能,这与肺的功能密切相关。肺之精气上通于鼻,使得鼻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表现为嗅觉灵敏、通气畅顺。当肺的功能正常时,肺气充沛,鼻窍通利,能够清晰地辨别气味,呼吸顺畅无阻;而一旦肺脏受到邪气侵袭,功能受损,如外感风寒、风热等,就会出现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影响鼻的正常通气和嗅觉功能,通过观察鼻的这些症状表现,也可以辅助判断肺脏的功能状态以及疾病情况,为中医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志为忧(悲):肺在志为忧(悲),这表明情志中的忧和悲与肺的功能存在着内在联系。过度的悲哀情绪容易耗伤肺气,导致肺气消散,出现气短、咳嗽、精神萎靡等症状,即所谓 “悲则气消,悲哀伤肺”。反之,肺气虚弱的人,也往往更容易产生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体现了情志与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医养生以及情志调节方面,需要注重保持情志的平和,避免过度的悲哀情绪对肺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在液为涕:涕是肺之液,其正常分泌与排泄与肺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涕具有润泽鼻窍的作用,适量分泌,保持鼻腔的湿润和清洁。当肺受到外邪侵袭或自身功能失调时,涕的分泌量和质地会发生变化,如外感风寒时,常出现流清涕的症状;外感风热时,则可能出现流黄涕的情况;肺气虚寒时,涕多清稀量多等,通过观察涕的这些变化,可以了解肺的功能状态以及疾病的性质,为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
与秋气相通应:肺与自然界的秋气相通应,秋季气候干燥,多风少雨,与肺的五行属金、性喜清肃的特性相符。在秋季,人体的肺气相对较为旺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不可过多地散发肺气,以免损伤肺气,导致肺脏功能失调。基于这种通应关系,中医养生强调在秋季要注重养肺润燥,如通过饮食调理,多食用一些具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物,以及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调节情志等方法,来维护肺脏的健康,预防秋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体现了中医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的养生理念。
大肠
主传化糟粕:大肠在人体消化系统中起着主传化糟粕的重要作用,它承接小肠泌别清浊后所传下的食物残渣,通过自身的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