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充盈。二者相辅相成,一旦一方功能失调,也容易通过经络以及气血等途径影响到另一方,出现心与小肠同病的情况,如心火旺时,可通过经络移热于小肠,出现小便短赤、尿痛等小肠实热的症状;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扰于心,导致心烦、失眠等心系症状,体现了脏腑表里关系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重要意义。
!藏象之肺系统
肺的位置与形态
肺位于胸腔之内,左右各一,其形态犹如华盖,覆盖于心之上,这一独特的位置与形态使其在人体中具有重要的保护及功能作用。华盖之称形象地体现了肺如同帝王车驾上的伞盖一般,居于高位,对下方的心等脏腑起到遮护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肺在人体呼吸及气血运行等诸多生理功能方面的主导地位,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以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关键脏腑之一。
五脏分天地
在中医藏象理论中,有五脏分天地的说法,肺属金,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其位置居于上焦,犹如天空般处于人体较高的位置,与自然界的清气相通应,主司呼吸之气,通过吐故纳新,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如同天空容纳万物之气一般,接纳自然界的清气,排出体内的浊气,体现了肺在人体与外界环境沟通以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体交换方面的重要性,且这种天地对应的观念也有助于从宏观角度理解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主呼吸之气:肺作为体内外气交换的重要场所,发挥着吐故纳新的关键作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正常呼吸的核心脏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呼吸呈现出细、慢、匀、长的特点,这表明肺气充足且呼吸功能顺畅,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气体的吸入与呼出,使体内不断获得新鲜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维持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内环境的稳定。¨5-s-c!w¢.¢c\o~m/
呼吸异常分型:
吸入困难:当出现吸入困难的情况时,多提示人体正气偏虚,如肺气亏虚、肾不纳气等原因,导致吸气时力量不足,感觉气息难以顺利进入体内,常伴有气短、乏力等症状,反映了人体在吸气这一环节的功能障碍,提示机体在气的生成、摄纳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从补益正气等角度进行调理。
呼出困难:与之相对,呼出困难往往偏实,多是由于体内邪气阻滞,如痰饮、气滞等因素,使得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导致呼气时费力,气息排出不畅,可伴有胸闷、咳嗽等症状,说明在气体排出的过程中受到了阻碍,需要针对具体的邪气进行化痰、理气等治疗,以恢复肺气的正常宣降功能。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一种更为复杂且严重的呼吸功能异常表现,在此基础上,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喘和哮两种情况。
喘(气息):喘主要侧重于气息方面的异常,表现为呼吸急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等,多是由于肺气不足、肺失宣降或者肾不纳气等原因,导致呼吸功能紊乱,气息不能平稳顺畅地进行交换,是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情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诊治。
哮(声响):哮则着重强调呼吸时发出的声响,常表现为发作性的喉中哮鸣有声,犹如水鸡声等,其发生多与宿痰内伏、遇感诱发等因素有关,是一种具有反复发作特点的呼吸疾病症状,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二者在病因、病机以及临床表现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中医辨证论治中需要仔细甄别。
主一身之气:肺不仅主呼吸之气,还具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与运行的重要作用,这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
宗气的生成: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所生成的水谷精微之气相结合,在肺中汇聚形成宗气。宗气积于胸中,具有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重要功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对于维持呼吸、推动血液循环以及保证全身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都起着关键作用。
调节全身气机:气机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肺通过其宣发肃降功能,对全身气机进行调节。肺气宣发,可使气向上、向外布散,推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以及汗液的排泄等;肺气肃降,则使气向内、向下运行,有助于吸入清气、布散水谷精微以及排出代谢废物等。通过这种对气机的调节,肺维持着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各方面的正常运行秩序,保障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有序开展。一旦肺对气机的调节功能失常,就会引发诸多病理变化,如呼吸不畅、咳嗽气喘等,严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