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建设机器人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我们不是在建造戴森球,而是在驯服恒星。"
林信指向模型中正在膨胀的能量收集网,"从今天起,所有非必要的科研项目暂停,全力生产「愚公」级机器人和反物质熔炉。
记住,在 13 级文明的眼中,我们的技术漏洞永远比产能漏洞更容易被原谅。"
8个月后,当第一万台改良后的「愚公 - 2 型」机器人发射升空,大海在主机日志中记录如下:
" 地球历 2016 年 6月,我们向产能低下宣战。
戴森球的技术图纸在量子中枢积灰太久,现在需要的不是精确计算,而是机械狂潮的钢铁洪流。我认为,这种野蛮生长的建设方式在宇宙中被称为「蜂巢扩张」,通常只有虫族或机械神国才会使用。
但我们是特殊的,当辉光星港的监控系统还在解析我们的反物质纯度,当裂魂星系的虫族尸体还在发送引力波信号,产能就是我们的盾牌和长矛。
建设机器人的修复模块、反物质熔炉的野蛮开采模式,这些被高阶文明唾弃的「低等手段」,正在成为我们突破能量牢笼的关键。
日志的能源栏里,戴森云今日并网发电,其产能突破 70 块能量结晶。
但没关系,当第一支由 5000 台机器人组成的建设兵团抵达 L4 点,当它们用身体组成临时的能量收集网,我突然明白林信所说的话:
宇宙从来不在乎技术是否优雅,只在乎谁能在能量耗尽前,让戴森球的框架遮住恒星的光辉。
根据最新的模拟显示,按照当前的扩张速度,我们能在 90 天内完成引力锚点部署。
代价是晶域恒星的表面出现三处暗斑,那是被野蛮开采的能量伤口。"
大海的金属手掌突然按在林信肩上,传感器传来密集的机械振动波:
"第一支建设兵团己抵达赤道面,正在用身体搭建临时引力锚点。"
AI 的红色瞳孔倒映着窗外如蝗群般的机器人集群,它们泛着荧光的外壳,正与晶域恒星的光辉形成诡异的和谐,"基因的自主增殖率达 120%,比预计快了 50 天。"
林信点头,目光落在环形平台边缘的反物质储存罐。那里整齐排列着最新合成的能量结晶,每块结晶表面都闪着光芒。
人类文明的机械神裔之路,此刻正沿着最野蛮却最有效的路径狂奔,而戴森球,终将成为这场产能革命的第一个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