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他不仅有后院那一处房产,海子边上还有个独门独院呢。只是斯人已远,再没有回去过。不是畏惧思念,是怕自己心软。
——
“你回来了?啥时候到的?”
李学武赶在周日来俱乐部这边处理业务,正在门口撞见周常利。
见到这小子他并不意外,因为是他让于丽给周亚梅打的招呼,安排周常利回京的。
在这个关键时期,京城年轻人正在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回收站体系哪能不捞一把。
“李哥,我昨晚上到的家。”
周常利依旧习惯地把京城当做他的家,每次回来说的也是回家。
当然了,这小子油了,不排除有拍马屁的嫌疑,话里是把这里当成他的家了。
为什么?怕李学武不信任他呗。
一个个的都把这里当成家,把自己当做是李学武的门徒,在体系内也有面子。
回收站体系内,京城去的年轻人自成一派,在这个关系网里又分了很多细支。
有四合院回收站那边过去的,比如说十三太保,很受重用,过去就是重点培养。
也有顽主跟着周常利过去的,但也分是否在俱乐部效力过,从这边过去的,更受信任。
这一次赵老四去钢城可是带了不少人,部分就是俱乐部的小子,还有健身教练。
特别要表一表这体校出身的健身教练为啥也要跟着赵老四去钢城蹚浑水。
还不是白花花的……银子,是银子晃了他们的眼。周常利不是唯一一个从钢城回来必住在俱乐部的体系内人员。很多跟着他出去的,无论是海员也好,业务人员也罢,都把俱乐部当做是回收站经营体系的大本营了。
这里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什么都有,就算是回家住,还能有招待所住的舒服?
他们在外面都享受惯了的,哪里能吃的家里那种苦,看看爹妈,把钱留下便要回这边。
这些跟着闯出去的顽主,没有一个不是“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嘛。
真正是富贵了才敢还乡,那些没混好的也舍不得回来,也没脸回来。
所以俱乐部这些健身教练看在眼里的便都是一个个赚了大钱,衣着光鲜的狂项羽。
要说起来,俱乐部给这些健身教练或者体育生的待遇并不差。他们的就业竞争压力非常大,那些高中生都没有工作分配,更何况是练体育的。
这个时期对文化要求非常严苛,对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大型运动会很久没有组织了。
就连红星厂都只在66年搞了一次,往后就再也没搞过,文艺汇演也是十分地谨慎。
京城这几处体校毕业生基本上守在家里等着天上掉馅饼。当初还是李学武承了八极拳的情,从这些体校里选了不少好苗子出来培养。
俱乐部这两年正式运营,各个项目也陆陆续续招了不少人,可也不至于都安排了。
所以招进来的体育生工资待遇并不低,对比同龄,对比同学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可这份“幸运”也得分跟谁比,他们在俱乐部做服务指导工作,也有做保卫工作的,听那些回来休假的顽主们讲了外面的刀光剑影。?y\o,u¨p/i^n,x,s~w..,c*o?m*
说起来实在是好笑,这些刀光剑影,风霜雨雪,在这些体育生看来有点小儿科了。
要论“动手能力”,三五个顽主也打不过他们啊。别说顽主们更凶狠,体育生不敢下死手,这么说的纯粹不了解这个年代的体育生。
了解一下解放后第一届武林大会,真刀真枪的上场,还没结束就被叫停了。再往后有谁听说过再举行类似的比赛吗?
这些体育生遵循的是新式教育,可也要拜师傅的,学的也都是真本事。
刚开始听这些顽主讲外面的业务,讲外面的危险,他们还糊涂着,听多了也就明白了。
无非是长脑子,有手艺。
手艺他们不缺,能主动要想跟着去赚钱的就不缺这份脑子。他们自认为手艺不比那些胡同里的顽主差,凭什么人家能赚钱他们不能。
所以赵老四去钢城,报名的就不止一个体育生,全都是手上有工夫的。
正担心周亚梅无法从老彪子手里接过指挥权,压不住下面的刺头,有赵老四汇报,李学武也就应了,这才有了十八罗汉闯关东。
有“手艺”的需要,有“活儿”的也需要。这些体育生再能打,也不如胡同里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