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红袍子,相貌也算得上俊秀,只是眼中满是傲气,似乎在场一干人等,都只配为他为仆执役一般,自然便是福长安兄长,两广总督、嘉勇侯福康安了。周围人等自然知道这是乾隆面前最得宠的嘉勇侯,哪里还敢接近?都只让在一边,远远看着,不敢入府。
福长安看兄长这般神色,忙陪笑道:“三哥,小弟知道兄长屈尊前来,大是不易,让三哥为难了。只是,小弟早已答允了和中堂,今日便是让和中堂跟三哥讲和的。还望兄长饶了小弟这般不是,也……也给小弟一个面子,如何?”富察一家原是兄弟四人,但傅恒长子福灵安、次子福隆安此时均已去世,只剩福康安和福长安兄弟二人。
福康安虽说不愿给和珅祝寿,但终是经不住兄弟百般央求,眼看福长安如此谦恭,想着来都来了,也没必要再僵持下去,便道:“既然诚斋都这般说了,我也却之不恭,但你记着,我今天给和珅一个面子,他明日,也得帮我把事办了!”说着在福长安身后走进了和府,刚入府没几步,看着刘全迎上,便冲着刘全道:“刘全!把和珅叫过来,我有事要和他商量。”
刘全虽然平日仗势欺人惯了,但眼看面前是福康安,自然不敢怠慢,忙陪笑道:“嘉勇侯,这里人多,不好说话,不如嘉勇侯先到偏厅稍候,我家老爷即刻便到。”说着便去请和珅过来了,福长安熟悉和府形貌,将兄长带到后园。只过得片刻,一人身着锦袍,在刘全陪同下,满面春风的上前给福康安做了一揖,自然便是和珅了。
和珅眼看福康安到访,他是伯爵,而福康安是侯爵,更兼战功无数,自己讨不到任何便宜。只好自谦道:“嘉勇侯日理万机,今日却还能光临寒舍,实在是下官荣幸,若是嘉勇侯不嫌弃,下官在正厅已备了上座,第一位就是嘉勇侯的,还请嘉勇侯移步前堂,如何?”
福康安冷笑道:“和珅,若说你家是‘寒舍’,那我倒想问一句,这京城算什么?荒村野岭吗?你少和我套近乎!今日来你这里,我只问你一句,你弟弟做御史我知道,他想搏个敢言直谏的名声,可以,我不拦他。但李天培是我提拔的人!他为我购置些木材,碍你弟弟什么事了?他一封奏本送给皇上,皇上罚了我三年俸禄!他弹劾别人,与我无关,但他这把火,烧到我头上了!和中堂,你是不是也该给我个解释呢?”
福康安所说和珅之弟,名叫和琳,这时做的是御史,和琳与和珅不同,平日为人清廉正直,遇到官吏贪赃不法,往往会直言上告。和珅知道弟弟品性与自己不同,但想着和琳终究是御史,有弹劾大臣之权,正好可以作为自己手中利器,帮自己打压异己。故而表面维持兄弟情谊,却往往在不经意间,向他透露阿桂旧部、福康安亲故各种不法事迹。阿桂做将军时纪律严明,但毕竟入朝为相已有十余年,旧部难免有骄奢之举,福康安则极少约束部下,故而找他们的不法行迹,倒也不是难事。李天培是湖北按察使,上一年为福康安购置了不少木材,正好被和珅察觉,便透露了消息给和琳,兄弟二人虽志向不同,这件事上却意外的配合无间。
但和珅看福康安样貌,一眼便知,乾隆虽然在李天培一事上,对他有所斥责,可信任却丝毫不减。这时清廷与安南多有争端,也是福康安坐镇两广,一力督办。想来这个马蜂窝,自己是不该随便捅的。也忙陪笑道:“是下官不好,让嘉勇侯受累了。舍弟他就那个脾气,听了些风声,就要在皇上面前上奏一番。我教训他很多次了,下次一定注意,嘉勇侯提拔的人,那都是战场上为大清卖过命的,怎么能随便弹劾呢?”
福康安仍不相信,道:“和中堂,该不是你把李天培的事告诉了和琳,他才对我动手的吧?这一招借刀杀人,用得妙啊?”
和珅忙否认道:“绝无此事,绝无此事。不瞒嘉勇侯说,舍弟从来啊,就不听我的话。若说我一句话便能劝得动舍弟,那是太高看在下了。”
福长安怕二人因此僵持不下,搅了和珅寿宴,也连忙打圆场道:“三哥,和中堂的为人,小弟是清楚的,想来也只是一时失察罢了。要不这样,小弟今天,就为和中堂做个保,三哥的人,和中堂以后决计不加干预,如何?和中堂,嘉勇侯毕竟是我兄长,从小看着我长大的,嘉勇侯的事,和中堂就不要再过问了,就算给我个面子,怎么样?”
和珅忙应声道:“正是如此,小弟为官,也不过图个平安,绝不敢让嘉勇侯不快的。”
福康安见和珅态度谦恭,弟弟也出面作保,想着自己另有一件大功,尚要在和珅面前炫耀一番,也就不再生气,道:“和中堂,既然你知道了,我也就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