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六月飞雪
李世民将最后一本折子郑重的合上,重重的叹了口气,心里很是郁闷。
现在也只是看了其中的十分之一,要是再将剩下的九十份全部看完,他现在健壮的身体可能也要熬不住。
他快要被气死了!
怪不得这个年轻人会在诗词的最后一句写上“可怜白发生”了。
就他这样的,无论才华有多高,也很难博得他人的举荐吧。
更何况来到京城当官呢?
如此一个豪情壮志的人才,却豪不懂得做人,实在是可惜,可惜啊!
朝廷官员的选定,可不是李世民说了算,需得有下面的人举荐,上面的人同意才可当上朝廷官员。
这沈林是下面的人不推上去,上面的人也不拉一把,现在的状况来看,也就只能安安稳稳的过个日子,想要来京城当大官,怕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当然,李暖也想到了这里。
绝对!不可以放弃这个机会!
李暖握紧玉手,更加仔细的听着里面发生的一切。
沈林......这个边城刺史,实属是难办啊!
李世民扶额思考着,现在沈林的状况最多是在这位置上摔不下去,平稳的过完任期。
等到任期一满,估计连平调也办不到,最多也就被调遣到下面去当县令,或者回家种田了。
尽管是这样,还需要沈林无功无过,没有犯大错的情况下,才能有这样相对好的结果。
可沈林不这么想,他巴不得回家种田,毕竟现在屯了不少金银,够他活完下半辈子了。
至于另一个结果......
李世民摇摇头,算了,还是不要去想的好。
沈林虽然看得出是一个好苗子,可就是他现在做人的方式,就算李世民想破例提拔,他自己也没有脸面提出来啊!
但李世民转念一想,好像......历史上也有这么一个破格提拔的人,那就是先秦丞相,张仪。
但是单单只靠这把扇子,哪里看得出他都功绩要比张仪强,那可是哪都不如,好吧!
但......这样一个不会做人的人,到底是怎么当上边城刺史的?
李世民眼睛一眯,大声道,“辅机!朕问你,这样一个不懂事的人,究竟是如何当上边城刺史的!?”
长孙无歆被这突如其来的吼声吓了个趔趄。
李世民继续道,“这!也是你的失职!”
哼!
这可是一个钻牛角尖的好机会。
吏部的人他怎么会不清楚,要是这人真的不懂事,吏部的人怎么会让他当一州刺史?
难道沈林不懂事,吏部的人也不懂事吗?
长孙无歆还没缓过来,就又被这失职一说给震惊到了。
平常也不见李世民这么会钻空子!
“我......”
长孙无歆被堵得都想在朝堂上问候一下李世民的祖宗了,怎么这种机会就让他一逮一个准?
不过,长孙无歆可不是那么好欺负的,为了早日掌握大权,他可是练就了一个过目不忘的本领,平日里做事也兢兢业业,孔填不宁。
全国各地的官员,他每一个都记得清清楚楚,家族,功绩,过失,所有的资料都存在他脑子里。
长孙无歆抽了抽鼻子,冲李世民拱手道,“圣上,恳请您明查!”
“这沈林的爹,正是益州前大都督沈馥!”
“按大唐法律,正五品以上官员,如因公殉职,其职位则由长子降职继承。”
好家伙!
李世民瞪大了眼睛,手扶龙头把手。
原来是他的儿子!
汉强派的几个人也同李世民一般,一齐瞪大了眼睛。
关于沈馥的回忆在他们的脑海中渐渐浮现......
沈馥,可以说是一位令所有人都怀念的人。
武德年初,天下初定,吐蕃躁动。
西南方的状况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益州的灌县,有李冰,对!就是先秦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的地方!
此地取名灌县,意为此地为灌溉渠道最为广布的地区。
益州是大唐最靠近吐蕃的地方,吐蕃对此,也对都江堰,那是虎视眈眈。
恨不得立马收入囊中,据为己有。
灌县对于大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城池,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