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互不关心,恰恰相反,另有种种迹象表明,1972年冬天杨湾中学的高中男女生之间正在日甚一日地互相注意,互相吸引。这种种迹象凡是过来人大概都能回想起来,所以不必一一列举。
陈小马慢慢地跟在这一群男生后面,陈小马最关注的男生是王军,直截了当地说陈小马最喜欢的男生是王军也一样。王军是班上的学习委员,成绩很好。陈小马虽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很计较,却崇拜成绩好的男生,她以为那是智慧的表现。也可能在班上注意或喜欢王军的女生不止陈小马一个,但这和陈小马没有关系,她只负责自己的情感。
陈小马走得近一点,她听见他们谈论的也是征兵的事。
这时候陈小马听见王军说话,王军说:“怎么才公平?我认为凭成绩最公平,谁成绩好谁去,最公平。”
王军当然不知道陈小马跟在他们身后,所以他这句话当然不会是有意说给陈小马听的。但王军这句话无疑使陈小马很伤心。
当然王军的话也有片面性,很明显王军因为自己成绩拔尖,才会这么说,所以就有别的男生反驳他。
陈小马听不清他们七嘴八舌的辩论,她也不一定要听清他们的话,既然王军已经说了这样的话,别人的话还有什么意思呢。
后来男生中有一个人回头看了一下,不知他是看什么的,结果他看见了陈小马,他回头一定跟他们说了,因为他们的嗓门立即就压低了,这就表现出对陈小马的极其不信任。
陈小马觉得胸口发闷,很痛,是一种很深部位传递出的痛感,而不是那种浅层的痛,比如在湖蓝色围巾被舒波买去以后的痛。
一个无忧无虑的女中学生应该有这样的深层的痛苦吗?当然不应该有,也可能只是陈小马自己以为痛苦很深而其实却是很浅层的。但不管深层也好浅层也好,陈小马确实很苦恼,这种苦恼在她的情感经历中恐怕应该是第一次的,这种苦恼源于招女兵的事,这一点也同样不用怀疑。
事实上陈小马在班级里已经受到了冷淡。这不公平。陈小马并没有做什么,也没有说什么,如果是因为她爸爸是县人武部副部长就指责她这样那样,这确实不公平。事情很明白,陈小马现在只要立即退出这场角逐,宣布不报名参军,让出这个主角,她就会受到欢迎、尊重,中学生的观点就是这样简单明了。这里也当然包括王军的观点,王军因为成绩好而普遍被认为智商高,他也是这样看问题的。但是陈小马不愿意退出,她没有理由退出,没有一丝一毫的理由证明她应该退出。
如果现在把陈小马放在王军和女兵中间,让她只选其中之一,她也许会有些遗憾,但她必定会毫不迟疑地选女兵。陈小马是明智的,她不是那种会被情欲控制的女孩子,何况她对王军的好感,说到底只是一种盲目崇拜而已。
所以陈小马注定要尝一尝被另眼相看的滋味。
陈小马在教室里茫然地坐了一下午,到舒波喊她回家时,她才发现背的外语单词其实一个也没有记住。
舒波和陈小马一起走出来,走了一段,舒波说:“中午我听小羊说,你哥哥回来了,是小虎吧。”
陈小马说:“小虎小龙都回来了。”
舒波“哦”了一声。
陈小马看看舒波,突然说:“到我家玩玩吧,还早呢,小龙中午吃饭时还问起你呢。”
她说了谎,立即有了效应,舒波的脸变得绯红。
舒波喜欢陈小龙,这是事实。在1972年冬天杨湾小镇这样的地方,女孩子找同学的哥哥做对象,是很时髦的事。但是在陈小马想起来,舒波和小龙的事可能性很小,因为第一关就通不过,母亲王丽芳不喜欢舒波,不是一般的不喜欢,而是非常不喜欢,所以以前陈小马对舒波有意向她流露的意思只作不知,也从来没有透露给小龙,所以也可能小龙对舒波根本是没有印象的。
陈小马为什么要说谎,她这么说无疑是在怂恿舒波,她也许是这样想的,如果舒波和小龙果真发展了关系,那么舒波几乎就是自己人了,这样在陈小马参军的计划中就可能减少一个有力的竞争对手。如果真是这样,陈小马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孩子。当然这种心计实在也算不上什么心计,如果连这点小小的狡猾都没有,那么陈小马无疑就是一个极平庸极迟钝的女孩子了,而陈小马不是。陈小马虽然学习成绩不算太好,但她一点也不笨,这是事实。
舒波也不笨,不知陈小马在向舒波说谎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一点,舒波这时候主动向陈小龙靠拢是不是也有什么心计在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