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们捡柴、挖蚯蚓,浇菜,女孩子们打扫jī窝和院子。每天下午,陈桃都在三婶的院子里看小弟弟,和三婶一起给弟弟洗澡,也给自己洗,后来陈林也让三婶给洗白白,抹香香的胰子。
于是,姜锦的小院继陈家补习班后,又成了陈家托儿所。
☆、姜槐的王八拳
且说姜锦在陈家苦恼又甜蜜的当着托儿所所长,姜家的戴红英和姜大山两口子却是相当着急,特别是戴红英,上次姜娥来说,小锦吃得还好,住得不错,工作轻松,日子清净,最重要的就是疑似怀孕。
戴红英颠颠地东家蹿西家跑的给姜锦买母jī,又找做为大队长的大伯子,要姜锦的粮。姜娥给姜锦送去的五只母jī里,就有四只是戴红英给踅摸的。
这边把母jī给捎过去,那边戴红英就等着陈家那边来信,出嫁的闺女怀孕是要给娘家信儿的,一般的娘家就会拿了jī蛋等营养品来看闺女,好让闺女能够养好胎。
戴红英这个亲家没事儿是不好去陈家的,但是闺女怀孕、生产,是最适合去的时候。闺女嫁出去两个月了,她是心里挂得很。
别说她,姜大山和姜槐也挺挂念姜锦的:闺女(妹子)这么软,让人欺侮了可咋办。
可是,左等右等没等到陈家来送信儿。
“这是没怀?”戴红英这个心里是七上八下的,“还是怀了出了啥事儿了?”
在农村,女人小产是不吉利的,一般会藏着掖着,不让人知道,因此,很多人在不稳定的前三个月都不肯向外透露,以防万一孩子没保住,让人知道小产不好。
对于出嫁的女儿来说,小产会需要娘家妈的安慰,还是会透露一点儿信给娘家的。当然,也有那些坚qiáng的女人,不愿意让娘家妈心疼而选择不说。
姜锦向来性子闷,有事儿爱装到心里,要是真的有个万一,还真不一定跟娘说。越想戴红英越担心。同时又后悔:到底是嫁的太远了,知道个信儿不容易。
戴红英忍着心里的焦躁,勉qiáng等到放了暑假七八天,终于忍耐不住了。把姜槐给派过去。
“你下晚去,少惊动人。要是遇到孩子们就打听一下你妹子在陈家过的啥样。哎呦,我这心啊,又是老放不下,我妹子性子这么闷,就是让人给欺侮了也说不出来,她那个大嫂是个心眼儿多的,就怕她被人给卖了还替人家数钱。”
姜槐推着个独轮车,推着姜锦磨好了的几十斤玉米面儿,三斤挂面和戴红英给纳的两双鞋底子,请了半下午的假,顶着三四点的酷热,紧赶慢赶的来到姜锦家。
姜锦家太好认了,村最西边的一户就是。而且周围就这一个小院是新修整的。
姜槐难得的聪明一回,进了陈大夫村,看到有个七八岁的小孩子看孩子,就问姜老师家在哪儿。这个孩子是一年级的学生。一定找姜老师,抱着妹妹就热情的给姜槐领路。一路上,都不用姜槐问,就把姜锦的事儿给叽叽喳喳的说了——
“姜老师读书可好听了。五年级的大学生都爱听。”
“姜老师可大方了,不但给陈松陈榆补课,还管他们吃饭,全是玉米面儿的,一点儿也不掺地瓜粉。陈榆说,还给他们做jī蛋汤呢。”
“陈榆说他三婶做饭可好吃了。炒菜还放油。”
“我娘说姜老师家有钱,能够养这么多孩子,陈榆弟兄妹妹好几个都让姜老师养着呢。”
“陈榆说,他三婶儿是个傻的,他捡几个树枝过去,姜老师就给他做饭,还给他兄弟洗澡、做肚兜。陈榆她娘说,姜老师是个不会过日子的,早晚得把家里过穷了。她男人当兵也供不起……”
巴拉巴拉
这孩子就是在学习上和陈榆较劲儿的杨毛毛,他们家和陈家是邻居,他妈和钱玉秀jiāo好,天天钻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杨毛毛和陈榆两个别看在学习上互别苗头,在日常里,还是天天钻一起玩儿,不过就是谁也不服谁。
钱玉秀开头被姜锦打了脸,对姜锦那是没有一句好话,即使后来姜锦对她家的三个孩子挺不错,她也并不感激,反而认为姜锦是傻。
杨毛毛是姜锦的学生,还挺喜欢姜老师讲得课,对于别人嘴里说到姜老师就特别关注,加上这段时间陈榆天天晚上在他面前秀他三婶又给他们做了什么饭来馋他们,让他对“不会过日子的”的姜老师又是羡慕又是失望。
把自己的好东西给别人吃,果然是个傻的吧。
“你姜老师养着陈家的五六口子啊?”姜槐咬着牙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