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见徐亮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又说,“不过,尽管我刚来,却听连队的人都说我姐是个大好人。”
“这么说,”徐亮刚笑容满面地拿起筷子,要吃饭,一听彭大诚这么说,就把筷子又放下,板起脸来说:“你姐夫我就是大坏人了?”他说完觉得这话太小孩子气了,就又说,“不管怎么的,能照我说的办就行!你看陈文魁不是从这里搬出去了吗。”然后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按照昨晚队委会讨论通过的决定,午饭一过,杨金环就领着彭大诚、黄春雁,还有汪青山等人来到了白桦林边上的一个地号。杨金环用手指着前方对众人问:“你们看看,就先在这五百亩地块上推广试验怎么样?”
“没问题,”黄春雁对这里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她接话说:“当年,文魁就是在这里做试验田的。”杨金环转过身,对汪青山说:“老汪,现在政策好了,我在连队大会上已经宣布了,谁也不准再叫你‘二劳改’了,咱们都是八队名副其实的职工,这件事,希望你也要卖力气!”
“杨书记,谢谢!”汪青山感动地说:“我没问题,你就放心吧。”“老汪同志,”彭大诚站起身,走近汪青山说:“日本开拓团时你曾经在这里种过水稻,你说说意见。”
汪青山指着眼前的地号说:“小日本子在这里种水稻的时候,产量也不高,和现在我们种的差不多,我只是听他们说他们国内正采取‘叶龄诊断技术’提高产量,正要准备搞,小日本子就投降了。”“我看哪——”黄春雁把《寒地水稻叶龄技术增产示意图》铺在地上,说:“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看来还得我们呀!”杨金环、彭大诚,还有汪青山等人也都哈下腰来。
汪青山指着图,满怀信心地对大家说:“国家政策好了以后,我也在琢磨这事情,直头疼没琢磨出来。彭老师和黄技术员研究的这套应用措施太棒了,从分蘖、拔节、抽穗,按叶龄有比例的施肥,还把管理、用水作为系统工程来实施,这还能不增产,放心吧,万无一失。”“这么说,”黄春雁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我们可就要大干了。”
杨金环站直身,指指左侧一块地,问彭大诚:“我们就在这里搞育秧大棚。”“走,看看土质去!”彭大诚说着走在前面,其他人一起跟着走了过去。彭大诚三步两步就走进了地里,然后蹲下,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抬头目视前方,兴奋地说:“行啊,土质好,前面是江,引水方便,得天独厚。”
“是块宝地啊!”汪青山来到彭大诚身边,指给他看:“彭老师,当年陈文魁就看好这块地了,他和我说将来一定要让这块地生产出即高产又好吃的大米来。可惜呀!他的这个愿望让杜金生给破坏了。”杨金环接话说:“那就让它在我们手中实现吧。”
这时,机务副队长开着胶轮车,拉着育秧棚材料和工具来到了地头,车还没有停稳,李宝进就从车上跳下来,一瘸一拐地向人群走来。“你这个宝进啊!”杨金环责怪地对李宝进嚷:“和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干起工作就不顾身体了。”“大姐,没事。”李宝进笑嘻嘻地边走边问杨金环:“我把材料和工具给你们拉来了,看卸哪儿?”
“就卸这儿,”杨金环说着,示意把车开进来。等车开到跟前停下,杨金环就和大家七手八脚地,一会儿工夫就把一车的材料,还有工具卸下来。然后在彭大诚、黄春雁和汪青山的指挥下,测量的测量,立桩的立桩,很快就搭好了一栋育秧大棚。
杨金环见大家累得汗流满面,就说:“大家都累了,休息休息吧。”趁大家坐下来休息的时候,黄春雁和汪青山来到彭大诚跟前。“彭老师,”汪青山问彭大诚:“如果真按你和黄技术员的方案,亩产1000斤肯定不会有问题。”彭大诚一笑问:“怎么见得?”
汪青山说:“我在日本开拓团当劳工的时候,那个叫腾野顺郎的技术员只是按不同期叶龄施不同的肥,而且比例也没有像你们这样在小区试验里不断对比调整,还有又加上了管理和用水的科学施用。”黄春雁接过话说:“我研究了北大荒的资料,这里开发水田的潜力很大,依我测算,可以发展到千万亩以上是没问题的,真这样的话,北大荒就可以生产1000亿斤以上水稻,相当于现在3000万亩的总产。”
汪青山一听,倍受鼓舞,他做梦也不曾想过能有这么大的发展前景,就说:“要是再在全省,不,在整个东三省推开呢,那可就是个了不起的贡献了。”
“好,”彭大诚说着一挥手:“走,我们就甩开膀子大干吧!”黄春雁和汪青山跟着彭大诚来到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