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津津有味。王继善回身指指渠首说:“这个灌区设计的灌溉水源,一是靠这条北大荒河,是牡丹江的一条支流。当时,我跟着日本鬼子一个专家边测量,边给他们记录,径流是每秒一百二十八立方米,总水量为四十一亿立方米,引入灌区每秒四十立方米,可供渠首下游和左右四十万亩用水。”他说着又指指左上方说,“日本鬼子还强迫中国劳工修了北大荒湖,总库容二千八百五十二万立方米,可以辅助灌溉二十多万亩,日本鬼子想扩展成三百万亩的水稻产区,其余稻田,想在左右和往下延伸的荒原上打井灌溉……”
他们正兴致勃勃地交谈着,忽听传来汽车喇叭声。当年沉落拖拉机,席皮牺牲时的那座桥早已炸掉,重新架起的新桥上,一辆吉普车直驶渠首。汽车一停,大家发现是姜苗苗和马春霞,她们俩完成考察任务归来了。姜苗苗将考察材料递给了高大喜,大家轮流一看,一阵子高兴。姜苗苗和马春霞是在北方地区,按着和这里纬度相同、地形相似的几个县城考察的,几乎各地都种有水稻,量都不很大,也有较长时间的种植史了,只是产量不高,大约亩产二百五十斤左右,总的看,发展面积也不算稳定。
“这不要紧,”高大喜说,“只要自然条件允许,有咱这些宝贝知青,有咱们这些能干敢拼不怕吃苦的复转官兵和山东女支边们,我已经和北大荒大学打招呼了,适当时候,学院要派一名教授专门来支持我们。还有,场革委会给农垦部打的报告,老部长亲自批了,还要拨给咱们一大批水利机械和物资,老部长要做我们建设北大荒水稻生产基地的坚强后盾!有这些,我们的水稻生产基地要是不建设出点光彩来,还叫什么北大荒人,干脆就自己叫咱自己是窝囊废吧!”
“大喜,”姜苗苗喜形于色地说,“我和春霞这一趟考察,算是心里有底了。有两三个县正在搞水稻增产试验研究,他们满有把握地说,要说像大跃进那年头说的,水稻亩产二万斤,那是悬乎,要达到五六百斤的话很轻松。要是这样看,就比种大豆和小麦高出二三倍呢,这么一算就值得了!”
“喂——”王继善问,“你们考察还有项最重要的任务呢……”“知道,”马春霞急着插话说,“不就是水稻种的事情嘛。我们和那几个县的领导都说了,他们一听说我们是开发北大荒的十万复转官兵,都非常支持。我们根据县里提供的数字,每亩需要稻种五公斤,今年要是种三十万亩的话,共需要一百五十万斤。他们表示,等咱去人或回电话,只要一接到信儿,就立即帮咱们筹备,我们去车,一再保证不误农时……”
“太好了!”蒋英俊兴奋起来,“看来,我们要急着上马,今年的种子问题就只好这样了,等到秋收时,再进行选优推广,以后要有自己的培育良种基地,培育出最适合我们这里生长又高产的良种。”
王继善一竖大拇指头:“我赞成!当年那些日本鬼子就狂言狂语地议论过这事儿,说是从日本引来的种子只是个过渡,要在本地区培养,这样适应性强,才能稳产高产。”
“姜苗苗,”高大喜说,“你快去打电话,让县里给咱们准备,我们很快就派车去拉。对了,要和人家说好,是借还是买,把账弄明白,咱们国营农场可不能占农村老乡的便宜!”
姜苗苗兴奋地说:“对了,我到几个县里去,那里传着许多咱们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的故事,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还有的是根据一点点影儿编的。有两个县太爷还打听,听说这复转官兵中有两名是上甘岭战斗故事片里的英雄,都想来拜访拜访呢!”
“哈哈哈……”高大喜开怀大笑,“要是现在来还凑合,要是提前十天、二十天的,我还是牛棚里的走资派,贾述生还是反革命右派分子呢!”
大家都笑了。
“姜苗苗,”高大喜说,“快,农时不可误,你和马春霞赶快回分场给那几个县打电话去。”
姜苗苗应声,拉着马春霞的手就往渠首停等的吉普车那里跑去。王继善一跺脚埋怨高大喜:“你可真是的,马春霞一扔孩子多少天,再说,你也不让人家见见贾主任呀!”他说到这里摆手大声喊,“马春霞,马——春——霞——看看老贾再走,他——就——在那——边——!”
马春霞回头笑笑喊了一声:“知道——了——!”还是头也不回地朝渠首跑去。
高大喜拽一把急咧咧的王继善,笑笑说:“老王,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呀,咱复转官兵,不,咱北大荒人就是这个脾气!”
高大喜带领王继善、蒋英俊等在第一条支渠上找到了魏晓兰,把一份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