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些房子和窑洞,又有一座天主教堂,可作大教室和会场。准备工作就绪后,学校要举行开学典礼,吴老邀请毛泽东参加。毛泽东欣然答应了。
开学那天,吴老身体欠佳没能去,周扬和另一位副校长来杨家岭接毛泽东。我和李德山陪同前往。
下午一时左右,我们来到了会场。会场设在天主教堂,比较简陋,没有桌椅,只有作为主席台的前面放一个长条木桌,桌子后面有七八个小木方凳。六七十名学员席地而坐,大家已端端正正地坐好。
周扬和副校长陪着毛泽东进来时,学员们起立,热烈鼓掌。毛泽东向学员们摆手示意,让大家坐下,然后坐到桌子后面中间的方凳上。周扬坐在毛泽东左边,副校长坐在毛泽东右边;我坐在周扬旁边,李德山坐在副校长旁边。
大会开始了。按会议程序,毛泽东作报告。精彩的报告不时地被学员们热烈的掌声所打断。毛泽东讲话时,我发现最前排有一位装束特殊的年轻漂亮的女同志。她头上戴着毛泽东到陕北时戴的那种八角帽,帽子戴得往后,帽子下是乌黑浓密的头发;身上穿着上海阴丹士林布做的衣服,腰身很细;脚上穿的是用布条打的草鞋,上面有朵大红缨;娇美的脸上涂了一层薄粉和胭脂,手里拿着一个小红笔记本。她一会儿抬起头,用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毛泽东,像在领会报告的内容;一会儿又低下头,在笔记本上记着。看样子,她听得聚精会神。
会场里六七十名学员,女学员还不到三分之一,她在这些朴实的学员中很显眼,她是谁呢?在学员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毛泽东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报告结束了。
为了庆祝开学,散会后,学校准备会餐。教堂里摆上几张桌子,刚才的会场变成了餐厅。学员们十来个人围一桌,站着兴致勃勃地喝着延安生产的散装白酒。
毛泽东被学校领导热情地挽留住,与学员们一起会餐。这是一张大圆桌,周扬和副校长分别陪坐在毛泽东身边,我、李德山和司机老梁也坐在这张桌子上。
周扬和副校长为毛泽东斟了满满一杯酒,刚要端起敬给毛泽东时,那位装束特殊的女青年已端着一杯酒轻盈地来到桌前,声音又娇又脆地说:“主席,您好,您刚才的讲话真好,我很受教育,我这个新学员敬您一杯酒。”说完,她把酒送到毛泽东面前。
毛泽东接过酒,有礼貌地道一声谢。她见毛泽东没说什么,便微笑着转身离去。
她回到饭桌后,同桌的人让她代表大家给毛泽东敬酒。这样,她第二次来到毛泽东面前,说:“主席,这杯酒是我们全桌人敬您的,您一定得喝呀!”
“谢谢大家!”毛泽东稳重地接过酒,表情依旧。
待她走后,毛泽东问周扬:“这个女同志叫什么名字,她从哪里来的?”
周扬回答:“她叫蓝苹,是上海的电影演员。”
“哦。”毛泽东轻轻地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他一面与周扬饮酒,一面打听这些学员的情况,都来自何方。然后,他们又畅谈党校的建设和发展的远景,谈兴很浓。
学员们见蓝苹很活跃,因此,这个桌选她当代表,那个桌也让她给毛泽东敬酒,她又一次来到毛泽东身边。
毛泽东微笑着问她:“蓝苹,你来延安吃小米习惯吗?”
“主席,小米饭可好吃啦!我完全习惯了。”
毛泽东听后,鼓励她好好锻炼。
会餐结束了,周扬和副校长陪着毛泽东来到了办公室,畅谈半个多小时后,又将毛泽东送出屋。正在我们准备回去时,忽见蓝苹从侧面的屋子奔出来,急步走到毛泽东面前,认真地说:“主席,您讲的话很重要,我是个新党员,学习中会碰到许多新问题,理解不了,要请主席给解答。”
“那好办,可以找同学、教员研究,也可以去找校部和校长。”
“那还解决不了呢?”蓝苹偏着头,做出天真的样子。
“如果还有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反映给我,大家一起讨论,总可以解决的嘛。”随后,毛泽东上了车。
说者无意,听者留心。蓝苹果真到杨家岭向毛泽东“请教”来了。
四月初的一个星期天,上午十一时左右,收发室的同志送来一个条子,上面写着“中央党校学员蓝苹要见毛主席”。我一看就知道是那个上海演员,把条子递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后说:“让她先等一会儿吧。”
过了一会儿,蓝苹来了,还是穿着开学典礼时的那套衣服,外面披一件咖啡色的风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