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启威成了江青最初的爱侣。他,也就是后来改名黄敬的中共高干——一九四九年初当天津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时,他被任命为第一任天津市市长,兼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俞家乃名门望族。为了详细了解俞家身世,笔者几经周折,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在北京访问了俞珊的胞妹俞瑾。当时年近古稀的俞瑾,眉目清秀,个子瘦弱,戴一副老花眼镜,穿一身老式的蓝卡其衣服,独居于一幢很普通的宿舍楼。步入她的住屋,墙上竟挂着从一九八五年起的一本本挂历——过时了她也不取下。她说从未有人前来采访。看罢我的介绍信,她陷入了回忆。她谈吐缓慢而清晰,思维很有条理。面对我的录音机,她谈起了她的三哥俞启威……
俞家是名门望族。原籍浙江绍兴,鲁迅的同乡。
祖父俞明震(一八六〇——一九一八),字恪士,号觚庵,清朝翰林,晚清知名于诗界、教育界、政界。
俞明震曾随台湾巡抚唐景崧赴台任职,适逢甲午战争,与日军作战,受伤返回内地,撰《台湾八日记》。因精通军事,为清廷派往日本考察军事教育,返国后任南京水师学堂督办,亦即校长。一八九八年,十八岁的鲁迅进入该校,成为俞明震的学生。《鲁迅日记》中多处提及的“恪士师”,就是俞明震。
俞明震著有《觚庵诗存》四卷。俞明震还曾担任厘捐总局局长,甘肃省学台、藩台等职。
俞明震的许多学生成了社会名流。内中有一个做了大官的学生,曾在杭州买了一幢房子送他,那房子人称“俞庄”。俞家在北京、上海、南京也都置有房产。
俞明震三兄弟,他是长兄。
他的小弟弟俞明熙曾任湖南陆军小学堂(原武备学堂)总办、清军协统,热心维新运动。
俞明熙之妻曾广珊也是名门闺秀,乃曾国藩的孙女,曾纪泽之女,书香世家,擅诗文。
俞明熙的长子俞大维,也是名人。
俞大维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二日(一八九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俞大维十八岁人复旦大学预科。年十九,考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电机科。后因病辍学。二年后,插班考入圣约翰大学,三年后毕业,获文学士学位。一九一八年十月,至美哈佛大学,专攻哲学数学。一九二〇年,毕业取得博士学位,并获希尔顿旅行奖学金。
俞大维成为导弹专家。俞大维不是国民党党员,却先后任台湾国民党政府的“军政部兵工署长”、“交通部长”、“国防部长”。
俞大维是蒋经国的女儿亲家,即蒋经国女儿蒋孝章嫁给了俞大维的儿子。
九十七高龄之际,俞大维在台湾接受香港《新闻天地》社长卜少夫的采访,思路还非常清晰,还提及在南京四条巷的故居,提及当年小妹妹俞珊在南京演话剧《莎乐美》,导演是田汉……
一九九三年七月八日,俞大维在台去世,享年九十七岁。
俞大维之妹俞大彩,则是傅斯年夫人。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九五〇年一月起,任台湾大学校长。
俞明震的长子俞大纯,即俞启威之父。算起来,俞大维是俞启威的堂叔,一个成了国民党政府大官,一个成了共产党高级干部。
俞大纯曾留学日本、德国,回国后任铁道部技正、陇海铁路局局长。据俞瑾回忆,俞大纯在日本学化学,回国后在南京家中制造炸药,不慎爆炸,幸未受伤。在当时,私制炸药要判杀身之罪,俞大纯赶紧躲往德国,直至几年之后才悄然回来。
俞大纯娶妻卞洁君,生下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性格各异,职业不同,人生道路也各走各的:
长兄俞启孝出生于北京,后来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天津当教授。
老二俞启信在德国出生,专攻化学,在一家兵工厂工作,后来长期患病。
老三便是俞启威,生于北京,幼年随母住在南京,人称“三少爷”。在兄弟姐妹之中,惟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政治活动。
老四俞启忠,学农,五十年代从美国回国,在北京当教授。
大姐俞珊其实是“老大”,出生于日本,喜爱文艺,成为演员,父亲以为名门出“戏子”,很不光彩,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后来,俞珊主演《沙乐美》、《卡门》,上海各报登载她的剧照、报导,受到社会的尊重,很多朋友在她父亲面前称赞她的成功,父亲也就只得作罢。
小妹便是俞瑾,一生从医,洁身自好,既不过问政治,也不爱好文艺。如今退休,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