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江青传 > 默认卷(ZC) §李家是个不安宁的家庭

默认卷(ZC) §李家是个不安宁的家庭

小时,什么事也没做,一直等她母亲的归来(炕是中国北方家里用石头砌成的大床)。天快亮了雨才停下来,这时母亲出现在门口。江青大吃一惊,娘俩都直立在那儿,她母亲突然放声痛哭,一把将江青搂入怀中。她递给江青一块大饼,可是江青太疲劳了,一口也没吃就睡在母亲的怀里。母亲也一点没吃,轻轻地将这点宝贵的食物包起来,留着以后分享。

“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她多次重复这个事实,就是要留给她的听众一个很想知道的悬念,即她母亲找到的工作是夜间做事。在夜晚独自对想知道的事的想像,成为江青回忆童年往事的主题。江青接着说,别人在夜间走路都怕遇到妖魔鬼怪或神仙;而她却从未有过这种恐惧。但是有一样东西她害怕,这就是那些恶狗。

多年来,她常与摆脱不掉的恐怖为伴,它们穷追不舍,甚至要吃掉她。想到令人不安的恶狗,又使她回想起另一件事。

那时她住在一个叫陈庄的村子里,这里的人跟她家一样都姓李。那天她就吃了一顿饭,受饥饿折磨的驱使,她漫游到街上走入一条小巷寻找她母亲。在这个人口稀疏的村子里,恶狗猖獗。突然她受到一群贪婪的恶狗的攻击,而且一口咬在她的腿上。

回忆此事时,她撩起裤角,让人们看就在她脚踝上部的依稀可以看出的疤痕。由狗的狂吠声发出警报,她母亲奔跑过来,一把搂过江青拉入她的怀里,随后把孩子背起来回家去了,眼泪顺着母亲的面颊流了下来。

如江青自述的那样,在那年元宵节,由于父亲李德文满肚子的气,在盛怒之下,打了她的母亲以及维护母亲的她,她的母亲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痛苦、屈辱的生活,背起江青,连头也不回,离开了李家。

江青没有说出李德文在元宵节大打出手的原因:李孪氏不甘于在李家做二房,要求独立门户,以求与大太太平起平坐。李德文不愿一家分成两家,李栾氏坚不让步。于是,爆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大战”的结局是李栾氏带着女儿离开李家,去“自立门户”了。

江青曾叹道: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生活是充满了恐怖、凄凉的情调。”

维特克在《江青同志》一书中还这么写及:

“江青的家境实在太穷,买不起制服,有什么便穿什么,但大多数是男孩子不要了的旧衣服,别的孩子觉得她的模样滑稽可笑。江青的破烂鞋子,其中一只露出了大脚趾,同学们刻薄地称她为大哥;至于她那突出的脚趾,则被谑称为‘鸭蛋’。”

尽管江青从小就对她的父亲毫无好感,对充满暴戾的李家并无好感,然而,江青与她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和姐姐倒相处甚好。尤其是跟比她大十一岁的姐姐李云霞,感情甚笃。

当然,江青从小最爱的,还是她的生母李孪氏。

江青从未对人提及的一段往事,在这里却不能不提:

江青的母亲,曾在诸城张家帮佣。张家是大地主,与臧、王、孟家并称为诸城“四大家族”。

张家的小少爷,名唤张宗可,字少卿,乳名张旺。此人生于一八九八年,比江青大十六岁。他对于江青后来的“革命生涯”影响颇大,对于江青成为“旗手”也是出了大力。

张家原本不在诸城,而在山东胶县利民区大台庄。

张家四兄弟,大少爷张宗彝,二少爷张宗开,三少爷张宗儒,四少爷便是张宗可。

一九一五年,十七岁的张宗可娶胶南县陈家庄的陈宜为妻。后来,生一子一女。儿子叫张玉珉,又名张子石,在“文革”后期曾成为杭州市负责人之一;女儿叫张玉瑛,在青岛烟厂当工人。

一九一七年秋天,张家在胶县遭到土匪抢劫。为了日后安全,旋即迁往诸城,从此定居诸城。这时候,张宗可改名张叔平。

张叔平在诸城县小学当教师,后来当校长。

一九二四年,张叔平入上海大学社会科学系,改名为“赵容”。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担任中共上海大学特支书记,上海沪中、沪西、沪东、闸北区委书记。后来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省委组织部部长兼秘书长。自一九三〇年起,他投靠王明,成为王明手下一员干将。

一九三三年七月,张少卿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主要负责人,在苏联莫斯科工作。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俄文名字,曰“КАНШЕН”,音译即“康生”。此后,他以“康生”为名。至于作为张家小少爷而命名的“张少卿”,几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