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单线联系 范小青文集2 > 默认卷(ZC) 单线联系

默认卷(ZC) 单线联系

为总体风格;砖街遍布,御道点缀,坚石如弹,篦箕为观,此为街巷之面目,故语云“雨后着绣鞋”,不为夸张。

但是在杨湾街上,商行店肆却是不多,杨湾不是一座兴旺发达的商业小镇,这一点不用怀疑,隐居的士大夫,闲居的文人墨客,家有千顷万金的地主,这样的大户人家的用品,大都由家丁或下人定时摇船进城采办,长期如此,养成习惯,也不觉有什么不方便。至于小家小户的需求,镇上的几家杂货店的货,也就足够供应的了。三两家杂坊,五六座茶肆,七八千人口,几百户人家,这就是杨湾。

瓣莲街上的同顺杂货店是杨湾镇上最大的杂货店。同顺店创建的年代无疑已经比较久远了,店堂内外有许多迹象都表明了这一点。比如在柜台外挂有一块短阔招牌,上面写着“起首老店”四个大字,大字下面有一排小字,写的是张氏五代姓名,这基本上能够说明同顺店至少已经传了五代这样一个事实。

张氏同顺店由盛到衰的过程,杨湾镇上的人是很明白的,从前人说,养儿胜似父,要钱做什么,又说养儿不如父,要钱做什么。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同顺店到了张登奎辈上,出了不孝子孙张源辛。张源辛十八岁开始抽大烟,其时称福寿膏,以后张登奎心灰意懒,无心开创新业,只求守住祖业而已。到了张源辛接了同顺店,自是每况愈下,难以继续,福寿膏把张源辛弄得既无福又无寿,三十那岁数便一命呜呼。张氏孤儿寡母无力维持,顾不得族人反对,决定将同顺盘出。

当时想盘入同顺店的人很多,最后由陈秀女以高价买进,同顺店从此改为陈姓。

陈秀女盘买同顺店的主意,曾经遭到陈小丫头的极力反对。陈小丫头是杨湾乡下的一个富农,家境优越,殷实富足,有良田百十亩,房屋数十间,牛羊能成群,陈小丫头心满意足,唯一的愿望就是要子子孙孙辛劳耕作,勤俭治家,守住祖业。不料陈秀女却执意从商。陈小丫头说:“你若买下同顺,我就放火烧了同顺。”陈秀女笑笑。

陈秀女终于还是买下了同顺店,陈小丫头当然没有放火。

请注意陈小丫头和陈秀女他们的关系是父与子,而不是母女或者其他什么关系。

陈小丫头和陈秀女,父亲和儿子,都有这样的极为女性化的名字,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当然没有。这也许只是杨湾一带的风俗而已,说到底,一个人的名字和这个人的所有的一切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这一点也许大家都明白。虽然后来流行关于姓名的测字,但那是一种高深的现代化的科学,在1937年前后南方小镇杨湾一带的农民,是不能理解的。

起先陈小丫头只知道陈秀女心血来潮突然要买同顺店,陈小丫头既惊讶又气恼,但陈小丫头并不知道也没有问一问为什么。

其实这很明白,陈秀女买下了一爿同顺店,也就买到了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点。

如果追溯陈秀女作为一个富农的儿子参加革命的历史,虽然不会很复杂因而也不至于很费笔墨,但却有一些喧宾夺主的意味,很明显这个单线联系的故事应该以根生为主,而不是陈秀女,需要说明的只是陈小丫头后来终于知道了陈秀女购买同顺店的意图。

陈小丫头究竟是怎么知道、怎么发现的,现在已经很难说清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陈秀女没有做好保密工作,或者陈秀女根本没有想到要对家人保密,或者陈秀女违反了组织纪律,也可能陈秀女无意中泄漏了什么,总之陈秀女在陈小丫头面前暴露了身份。陈小丫头出了一身冷汗,几天没有好吃,几夜没有好睡。陈小丫头到杨湾镇上把陈秀女叫回来,他说:

“你把同顺店卖了,马上回家,不然……”

陈秀女说:

“不然怎么样?”

陈小丫头咬着牙说:

“不然我就去报告你。”

陈秀女笑起来,说:

“好吧,你去报告吧。”

陈小丫头“呜呜”地哭起来。

陈秀女觉得很好笑,等陈小丫头不再哭的时候,他说:

“我不跟你说你也知道,这是杀头的事,你要是说出去,我的头第一个掉下来。”

陈小丫头听了,又“呜呜”地哭起来。

陈秀女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把同顺店作为联络点,他没有向杨雄汇报,这无疑是违反纪律的。但是陈秀女他还很年轻,他还不知道厉害,他好像把杀头的事看得很轻松,犯错误也是正常的,但愿陈秀女的这个错误不要以他和他的战友的人头为代价。

这就要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