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范小青短篇小说精选集.1980年~1990年,你越过那片沼泽 > 默认卷(ZC) 真娘亭

默认卷(ZC) 真娘亭

在白天漫长的时间里,纪苏明就在真娘亭的石条凳那里,泡一杯茶,放一盒烟,悠悠地坐着。

有几个老人在打牌。争上游。单调的重复好像也无所谓输赢。

纪苏明总是要去指点林公公,林公公就说:“白相白相,不当真的。”

有个人走过来,问大家肯不肯把国库券卖给他。纪苏明认识他。

“阿三,”纪苏明说,“你做啥?”

阿三说:“不做啥,白相国库券。”

阿三是市面上的一只鼎,什么吃得开,他就白相什么。纪苏明就没有阿三那样潇洒。

到放了夜学,小学生也到真娘亭来胡闹。他们站在石栏杆的外边,把铅币朝真娘的膝盖上掷。真娘是坐着的,很娴静,很端正,所以膝盖上很平整。从前大家都掷铅币,说掷上去的便生儿子,掷不上去便生女儿。小人们对生儿子还是生女儿自是不感兴趣,他们是来输赢的,掷上去的便是赢家,掷不上去的便是输家。

他们一直要闹到大人下班,把他们赶回家去,到那时候,纪苏明也该回去了。

这个小巷子是有点小名气的,就是因为巷子里有一座真娘塑像的真娘亭。

从前大概确实是有真娘这个人的,而且这个人大概确实是很有点名气的。大家为她塑了像,修了墓,题了诗词,写了历史,说是一个良家出身的歌妓,父母死后被骗堕入青楼,擅长歌舞,名噪一时,但又守身如玉,立志不受污辱,后来因为反抗鸨母压迫投缳自尽。

老百姓是很喜欢真娘的,文人才子便冠以“香魂”。而且这地方,生就的富甲之地,礼仪之邦,素以揖让之容风化天下,所以,这里的贞节牌坊、烈妇墓祠是很多的,塑了像的,也有一些,但都不及真娘的名气。

真娘的像塑成以后,据说原本是没打算放在这条小巷里的,那时大家抬着塑好的真娘像,走到这里,停下来休息,再起身的时候,那塑像便生了根,数十壮汉也抬不动她了,只能将塑像安置于此,后来就又建了真娘亭。于是大家说,可能这里就是真娘的出生之地或者归魂之处呢。

这巷子里的风气,后来就愈发洁净了。

小人们朝真娘的膝盖上掷铅币,并且唱出一串顺口溜:

一双鞋子两个洞,

三个铜板买来的,

四川带来的,

五颜六色的,

七穿八孔的,

究(九)竟是什么,

实(十)在是没有。

纪苏明忍不住笑了,有点现代派的。他小的时候也唱过。那时自然是小和尚念经,有嘴无心,不晓得什么现代派。现在他也不晓得现代派。

纪苏明戴一副眼镜,瘦瘦高高,穿一件牛仔服,也是很协调的。这地方风水好,山清水秀,姑娘漂亮,小伙子也秀气,纪苏明大概能算是这里的标准体型。

纪苏明的母亲是小学教师。现在小学里的教师女的多,所以把小孩子都教得有点女气了。

在粗野豪壮的西北风刮过来的时候,大家就说这地方的男人很娘娘腔,这便有些侮辱人了。而大凡温和的人总是比别人宽容些的,总以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姿态化解了那些聒噪。

纪苏明以前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在图书馆里做事,纪苏明是很对胃口的,他看了很多的书,他的母亲也很开心。可是,后来纪苏明就觉得厌烦了,看书再也看不进去,他便有点作骨头,不想在图书馆里做事了。纪苏明的母亲说,你这个人看书看得狠了,有点书蠹头了,你要做什么?

纪苏明也不晓得自己要做什么。每天早上上班,他走过大饼店,就买两根油条、一块大饼夹在一起吃,吃得很香。这里的人,早上都吃大饼油条,吃十代二十代人也不厌。纪苏明吃了二十几年,当然也不会吃厌。

纪苏明遇见大饼店的店主任老陶,愁眉苦脸地总在告诉大家,大饼店经营不下去了。大家并不把他的话往心里去。所以,大饼店关门的那一天,大家就觉得十分气愤。

老陶被人从被窝里叫出来,他不再苦着脸,却笑嘻嘻地对大家拱一拱手,说:“关了关了。”

等大饼油条的人像掐了头的苍蝇,乱转,有人对他说:“老陶积积德,还是做大饼油条吧。”

老陶就认真地说,谢谢啥人,盘下大饼店去做吧。

大家退了一步。

纪苏明没有动,大家便朝他看,很有点鼓励他的样子。

“盘了什么价?”纪苏明问,他后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