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如下的条件讲和:夷族败退之后,狄戎将把临淄以东四十里沃土交给他们。当然这只是一个圈套。最后中原土著并没有得到这片土地,倒是狄戎族从南部迁来了几万人——一方面威胁着莱夷人,另一方面也监视着中原土著。
这是一场包含了背叛的、血腥残酷的战争,莱夷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他们损失了几万人马,写下了古代战争史上悲惨的一页。整个黄河下游的大平原都被鲜血浸泡……莱夷人退到了胶莱河、潍河,又过了内外夹河,最后过了界河,退到了鼋山山脉以东、以北。他们凭借半岛的“屋脊之险”,作最后的坚守,只拥有海角一座古城。狭窄的土地养活不了这么多人口,他们开始考虑北迁或东进。那时他们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有了自己的天文学和航海学。凭借高超的航海术,莱夷族曾派出过相当规模的船队到达庙岛群岛、舟山群岛和朝鲜海峡一带。他们一方面争取时间,积蓄力量,一方面寻找机会突破狄族和犬戎族的封锁,回击中原土著的蚕食。
也就在这个时候,孤竹和纪的后代翻过了老铁山,回到了海角。于是一场恢复家园的悲壮战争开始了。这批远涉重洋、走了几年、身心衰竭的铁军,稍事休整之后立即投入战斗。他们先是击退了中原土著,后来又摧毁了东进的狄戎居地,再继续向西推进。狄戎节节败退,又一次被赶到了莱芜以南和泰山以西,过了黄河。夷族人开始重整河山。但这样的辉煌大约只有几年时间——戎族和狄族又纠集了大规模的队伍,从长江一线收缩;他们野蛮强悍,加上蛮人和中原土著的联合,形成了一种钳制夹击,把刚刚站稳脚跟的莱夷族重新击溃,并把莱芜和泰山黄河岸边的军队分割成几个部分。围困持续了一段时间。莱夷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仍然抵抗,至死不屈。他们在最后时刻不甘受辱,纷纷投进黄河。一些老弱病残、没有来得及自尽的人,被狄族和犬戎族的队伍给活活砍死。这是一次空前残酷的战争。
这次失败的后果,是狄族和犬戎族把故城从蒲姑东迁临淄,从而建立了一个威慑莱夷的强有力的据点。至此,他们终于着手摧毁莱夷族在海角的最后一块聚居地了……
今天,那一截孤零零的城墙正在向我们讲述一段血腥的历史。
就从那时起,莱夷族开始被迫投向海外,化整为零,开始翻越老铁山,向北穿过内蒙古草原、东北大平原,再到外兴安岭……那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迁徙,差不多耗尽了这个民族的最后一点生机。向北,向北,孤竹和纪的后代又一次沿着来路和去路,在漫长的旅途上跋涉。他们被异族人逐出了自己的故地和家园。那些实在没有力量跟上队伍北迁的人,或者是特别执拗的一部分人,就留了下来。他们掩名埋姓,在东部辽阔的原野上设法生存下来,混到土著当中,扮成渔人、土人,再不就西渡黄河——直到风声松下来时再潜回家园……悄悄的、无声无息聚拢的结果,就是平原上出现的藏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