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艺人,张信哲说自己宁愿把影响力放在慈善公益方面。在他看来,做善事也是有收获的,"这是心灵上的收获"。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借机接触到社会背景不同的人,丰富自己的生活。
在内地,阿哲影响最大的公益活动,是2001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那场以"绿化"为主题的公益个人演唱会。当时,张信哲作为"绿色大使"慷慨陈词,宣传环保,落得了非常好的口碑。
张信哲:笑容虽单纯,理财手段不简单(3)
唯一的不和谐之处在于,有报道说,演唱会后张信哲拿走了200万。
第三部分
吴大维是典型的全能型人才,从主持到演艺,发展得顺顺当当,他还是广告商眼中的大红人,上哪里还能再找到像David这样既会主持又能表演的十项全能呢?主持、表演一把抓的David因此得到很多世界著名品牌的青睐,David的银子应该赚了不少噢!
吴大维的理财生活(1)
吴大维是典型的全能型人才,从主持到演艺,发展得顺顺当当,他还是广告商眼中的大红人,上哪里还能再找到像David这样既会主持又能表演的十项全能呢?主持、表演一把抓的David因此得到很多世界著名品牌的青睐,David的银子应该赚了不少噢!
David上海街头show,商家笑不动
在上海街头遭遇吴大维,着实令人有些喜出望外。
激动的上海人被David幽默风趣的主持所吸引,完全忘却了上海yīn冷冬季的酷寒,以少有的热情积极地投入了大上海时代广场门前由白兰氏jījīng举办的健康主题街头擂台赛。现场人头攒动的景象应该是让广告商们心花怒放的,这就是David Wu--风靡香港、台湾、大陆的超级全能明星的号召力。
热闹的人群里还有一些人,只待擂台赛一结束,立刻手持家伙(相机、采访机、摄像机)一拥而上,原来都是同行--来自各地的媒体记者。David Wu手拿一把话筒接受采访的样子又成了上海人眼中的稀奇景象,只不过David有时候更容易掌握采访的主动权,这就是名主持的风格吧!
和在台上的主持风格相比,接受媒体采访时候的David略微严肃一点,没有了台上主持时候的种种夸张表情和动作,能够让人更加清楚地看清楚他的俊朗面孔。一边的白兰氏jījīng的老总在被问为什么选David时候,笑着说:"他很健康,很有活力!"满意之情溢于言表,David就是这样被广告商们"宠爱"着,又有一大票忠实的David迷们的支持,所以再多的工作,他也总是神清气慡,活力四she。
吴大维是典型的全能型人才,从主持到演艺,发展得顺顺当当,他还是广告商眼中的大红人,上哪里还能再找到像David这样既会主持又能表演的十项全能呢?主持、表演一把抓的David因此得到很多世界著名品牌的青睐,David的银子应该赚了不少噢!
大串的广告,他的一些广告形象还成了影迷们最喜欢收藏的经典照片,就连David那满头泡泡的广告造型也成为网络上下载频率颇高的桌面。
David理财演艺界,从被星探发现开始
吴大维(David)其实是美国人。
1966年10月2日David出生在美国马赛诸塞州的一个小镇上。David二岁的时候父亲要到台湾工作,就举家迁徙到了台湾台北,David的母亲当时坚持将David和姐姐送入台北的美国学校,十三岁的时候,David又随父母亲搬回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
对David来说,美国的自由生活可能更适合他的脾性,母亲却担心David和姐姐会忘记中文,又坚持每年暑假送David和姐姐回台北复习中文。也正是母亲的坚持才使得David有机缘接触到现在的演艺事业。
1986年的夏天,当时的David还是华盛顿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就在那年的暑假,回台北复习中文的David在一家Disco舞厅被"星探"发现,经过了仔细考虑后,年轻的David最后决定拍他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由此开始和演艺界的全新接触。
接下来的两年内,David既要照顾学业,又要完成工作,常常在飞机上睡觉。这样两地奔波的辛苦经历也使得David更加珍惜现在的演艺事业。毕业后David毅然选择回到亚洲,住在香港全力发展自己喜爱的演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