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从来主张“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的儒教的变质。这种希望把普通百姓也包摄进礼教秩序的志向,顺应着“文明化过程”的潮流。
宋代地方官有事时向治下民众发布的告示总称谕俗文。谕俗文用三纲五常,也就是儒教自古强调的区别人与禽兽的人伦,来要求人们遵守礼仪规范生活。如果说谕俗文是地方官居高临下发布的文书,那么“乡约”则是地方豪强与乡民协商共同建立伦理的誓言。如果说《家礼》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族血缘组织的规范,那么乡约就是以乡为单位的地缘组织规约。
我们用八章的篇幅述说了道学或者称朱子学的形成和普及过程,也讲述了道学作为回答人的心性问题的学说出现,作为使士大夫的社会存在意义正当代的言说而得到普及。如果道学只是关心“心”的问题,就成了字面意义上的“唯心论”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朱子学的思维,也有扎根现实的技术知识所支持。正因为如此,朱熹把八条目中的“格物”训为“至事”,说“那物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