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察这个奴才,朕不准他早告诉你,他恐怕是再也忍不住了。
傅恒忙道:奴才罪该万死,多谢皇上为奴才做的一切!皇帝问道:海兰察说你是为了璎珞,是真的吗?傅恒道:嗯。璎珞为了皇上,让霍集占落网,但见容妃娘娘是一个如此重情义的好人,所以她不忍心,又自责,奴才为了完她的心愿,所以……而且有奴才在场,容妃娘娘和霍集占什么也不会发生。皇帝叹了口气,道:你起来吧。傅恒不动,只道:那日奴才见容妃娘娘晕倒,不得不施以援手,所以……皇帝道: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你是不是想说这个?傅恒道:皇上明鉴。
皇帝看着他,道:傅恒,你可知道,这后面的人是谁?傅恒道:海兰察刚才告诉奴才了。皇帝道:傅恒,古语有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你如今是什么身份,怎可以授人以柄?容音要是在世,也定然会怪朕没有教好你。傅恒叩头道:皇上,您对奴才和姐姐的心,奴才感激涕零。皇帝一笑,道:怪不得那日璎珞要留朕午饭,原来她和你串通一气又来骗朕!傅恒忙道:璎珞对皇上的心,皇上如此曲解她,她会难过的。那天奴才回去后,她便和奴才说,希望您有空常去家里坐坐。
皇帝笑看着他,道:你起来吧,回去告诉璎珞,就说朕也算是容许他二人见了最后一面,否则也不会为你遮掩此事了。傅恒起身,道:是,谢皇上。但雅尔哈善,真的必须杀了吗?皇帝看着他,眼里闪动着难测的光芒,道:傅恒,如果不是你让他二人见面,雅尔哈善还不必死,可如今,必须杀了他。傅恒有点黯然,道:奴才明白,奴才只是觉得,他罪不至死,璎珞并无大碍,还有那个守卫不过是受人指使,也罪不至死。
皇帝道:这件事就到这里吧。傅恒道:是,奴才遵旨。皇帝又看着他,道:朕知道,你和弘昼,政务上许多意见不一致,但既然都在军机共事,就要抛弃陈见,同为朝廷效力,朕谁也不偏袒,回头朕也会就此事说弘昼。傅恒道:是,奴才明白。奴才一向是就事论事,并不是针对和亲王。皇帝点了点头。
※※※※※※※※※※※※※※※※※※※※
-
【历史原型容妃的哥哥图尔都。乾隆二十五年,涂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户在平乱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高宗皇帝。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封涂尔都等为一等台吉。
-
在清朝统一新疆的过程中,大小和卓波罗泥都和霍集占发动了分裂叛乱,而额色尹和卓和他的兄弟子侄们则坚决反对分裂叛乱。平乱后1760年这批维吾尔贵族(和卓家族和叶尔羌王室家族)迁居北京,接受了清政府的封爵。
-
迁居北京的新疆贵族共有八户。他们是白山派喀喇玛特家族的四户和卓:额色尹,容妃叔叔,封辅国公;帕尔萨,容妃叔叔,封三等台吉(蒙语:taiji,源自汉语“太子”,蒙古王公的爵位);他们的侄儿玛木特,封头等台吉;【图尔都,封头等台吉;另一户是他们的远房族亲阿卜都喇满,封三等台吉。又有两户南疆维吾尔族阿奇木:霍集斯,封贝勒(满语:beile,清代宗室爵号);和什克,封辅国公。此外,还有一户是前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的曾孙哈什木,朝廷称之为“元裔”,即蒙古成吉思汗之子察合台的后裔,封台吉。由于他们都受封为台吉及其以上的爵衔,所以史书上并称为“回疆住京八爵”。
-
清代的封爵制度很复杂,区分为不同的对象和层次。其中对待蒙古等少数民族的,归理藩院掌管,分为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满语:beisi,宗室爵号)、镇国公、辅国公六等;公以下的是台吉,分一至四等。他们所得的俸银等,也因封爵等级的不同而有差别。封爵的晋升是很严格的,必须建有特殊的功勋;继承则只准一个儿子继承,不是因为军功而继承的爵位,必须降低等级;也有例外,那是皇帝特别恩准的“世袭罔替”,这才毋需降级承袭。所以图尔都的一等台吉,事实上等级在辅国公之下一级,但中将之合二为一。
这八位王公台吉的生活由理藩院直接管理,按时支付俸银,赏给禄米。他们的管家、跟随、厨师、匠人、仆役、杂耍、歌舞班子以及阿訇等神职人员等等,大约有二三百人,被编为一个佐领,隶属于蒙古正白旗,按时发放俸禄口粮。旗的最高长官是都统,下面分为若干佐领,归内务府管辖。主管京城维吾尔人的佐领,名叫白和卓;佐领之下设骁骑校一人、领催四人协助办事。后来陆续迁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