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佛陀时代 > 第242章 五百圣僧结集佛经(1)

第242章 五百圣僧结集佛经(1)

按照僧众大会的决议,上座长老大迦叶组织五百大阿罗汉,在佛灭后当年的夏坐期间,会聚在王舍城毗富罗山七叶树窟,如期举行了首次正规的佛经结集活动,并且得到了阿阇世王的鼎力支持和拥护。

这次结集实际用时七个月。遵照“世尊以法尽嘱累阿难,诵持法宝流布后世”的遗训和僧团大会决议,为撰集如来毕生所说“经法无令脱失”,也为日后调解僧诤提供法理依据,由佛指定的唯一传人及终身侍者阿难,将佛说的以涅槃道为主要内容的经论律,和以菩萨道为内容的杂藏逐一诵出,经过大会审议决定后,以文字形式统编名为《阿含经》,别称如来藏。由经、论、律和杂藏构成,四藏不分家,统由阿难诵出,是这次结集的最大亮点。北传律典称这次结集为“五百比丘结集”或“集法”或“五百阿罗汉共集如来三藏圣教”。南传律典称为“初集法藏”或“五百犍度”。

毗富罗山意为广普山、广山,曾有天神称赞说:“王舍城第一,名毗富罗山!”此山是鬼神所称赞的“摩竭胜山”,也是围绕王舍城的五峰之一,从迦兰陀竹园向西南行约五六里便到此山。在山北的背阴处有大石窟,窟外生有七叶树,是佛生前常住的精舍所在,佛经称之为七叶窟或七叶树窟。七叶树是落叶乔木七叶科七叶属,掌状复叶一般七片。佛的一生与七数有缘,七叶窟是其中之一。

从前,佛站在灵鹫山上指点江山,问五百大比丘:“汝等见此灵鹫山、广普山、白墡山、负重山、仙人窟山乎?”圣众随之环顾群山闻佛说法。佛说过去世时,毗富罗山又叫长竹山、朋迦山、宿波罗首山。

灵鹫山另译灵鹫岩、鹫头山或灵山,梵语音译耆阇崛,汉译鹫头。如果以王舍城为坐标,则灵山位居东北方,广山位居西北方,灵山与广山隔着谷口相对而立。后世每将广山误谓灵山。

佛世时,从山脚登上山顶,一上一下一个来回,只用须臾之间,可见这里的山势不高。本贤劫过去三佛时,灵鹫山不叫灵鹫山。释尊和将来弥勒佛时,此山均名灵鹫山。与象颈山千古流芳一样,在毗富罗山、灵鹫山等等不高山上,群仙荟萃贤圣辈出,确是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话!

所谓“诵持法宝”也叫会诵,是指主诵人在法会上,根据记忆将自己所见所闻的经典口述出来。

根据圣典记载,会诵伊始,大迦叶敲击楗雉集合圣众,说:“诸位比丘,世尊已经灭度了,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在这里缅怀佛教。世尊的一生说法众多,如果不能及时加以收集和固定,就会遗漏散失。只有全面结集法宝,才能使根本正法永久传世。谁有能力担当如此重任呢?只有尊者阿难!世尊将遗法全部托付给了阿难,唯愿阿难将所见所闻的佛法分别演示,将佛用无数远大时节所得到的无上法宝,按照次序有条不紊地汇集在一起,使后世四众弟子皆得闻法,闻法后便得离苦解脱!”

阿难说:“如此重大使命,我恐怕不能胜任。诸佛正法深不可测,我怎么敢分析解说佛教呢?尊者大迦叶年高望重,具有与佛一样的功德智慧,佛将法宝也托付给了尊者大迦叶,佛分半座请他来坐的事迹,大众也都知道。现在只有尊者大迦叶能够胜任此事!”

阿难很清楚,大迦叶的功德同佛一样“广大胜妙”,还是佛所认证的戒学通家,是佛所印可的真沙门、真婆罗门。如佛说:“诸有沙门戒律,迦叶比丘皆悉包揽,诸有婆罗门奉持禁戒,迦叶比丘皆悉了知!”由他主持佛经结集,堪称是一言九鼎,众人都很服气。

大迦叶说:“话虽如此,但我年老多忘。你听到的佛法比我们都多,而且记性好,都能记住不忘,完全有能力,使如来根本教法传布后世。我以三明智慧和知他心的智慧可以证明,一切众生没有比尊者阿难更能胜任此事的了!”

弥勒菩萨担心有关菩萨道的大乘经论被忽略,也在梵天、帝释和四天王等诸大天神的陪同下,从兜率天来到法会,现身叉手对阿难说:“阿难是佛所印可的,承受佛说一切诸法的法器。若是不想正法存在,便是坏败佛教。恳请阿难为佛法留下法本存根,为众生解除危难。本师释尊世寿极短,肉体虽然逝去了,可是遗法尚在,应当趁早把它诵念和整理出来,作为传承的依据,这样才能使根本正法久传不绝,请阿难切勿推辞,适时说法!”

上尊长老大迦叶与一切圣众也都齐声哀请,然后寂静专心看着阿难。此时此刻,圣众见阿难如同见佛一样,无不“叉十希闻无上法”。

礼数够了,阿难不便推辞,他环顾会场,说道:“佛的一生讲经说法无数,谁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