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的禁卫军砍成了肉酱。
闻讯而来的雏大监,带领全副武装的禁卫军赶到,不分青红皂白,立刻下令出手平叛。
随着一轮破空的箭矢呼啸而来,百余名和尚未反应过来的北魏军士,瞬间中箭倒在血泊里,禁卫军一时杀红了眼,手持兵刃一阵冲杀,再次斩杀不少北魏普通兵士。
就在北魏军士准备奋起反抗的时候,突然一个冷厉的声音传来,“你等要造反不成!”手持虎符,满脸傲然的雏大监冷声呵斥。
众多北魏军士心中一秉,他们的家人都在魏国,若是被扣上谋反的帽子,一定会被株连九族,无奈之下只能丢下手中兵刃,跪地表示并无谋反之心。
只是禁卫军显然不打算罢手,在接连杀死不少士兵之后,又绑了几个军官,直接吊在军营之前示众。
隐隐之间,北魏军和禁卫军之间已经势同水火,随时可能刀兵相见。
这一日,北魏军帐之内,手捧皇帝圣旨的雏大监眉飞色舞,来回踱步的同时脸上难掩喜色。
不仅是因为当初斩下他一只耳朵的景殇一族,已经被魏帝下令满门抄斩,更令雏大监兴奋的是,魏帝已经许诺,如果可以荡平东周,就封他为侯。
要知道北魏自建国以来,从来没有宦官封侯拜相,而现在东周军只有不到两万人马,守着一座只有三丈高城墙的内城困兽犹斗。
此时的雏大监手中,不仅有十万北魏大军,还有众多调拨来的攻城器械。
相信攻破宛城内城不费吹灰之力,而他也将成为北魏第一个宦官封侯,因而永载史册,青史留名。
这位信心满满的雏大监并不知道,他之所以能收到魏帝发出的圣旨,是因为公孙烈并未阻拦从北魏都城而来的传令兵,他的所有想法都在景殇的预料之中。
虽然北魏大军对雏大监充满了愤恨,但对方手握调兵虎符,又是皇帝近臣,身边更有一众禁卫军虎视眈眈,只能听从命令整齐列队,开始朝着宛城内城进攻。
大战将至,空气里仿佛都透着硝烟的味道,相信很快这座内城,将迎来一场风暴。
站在内城城头之上的公孙烈,迎着劲风束手而立,深邃的目光,远眺看向远处不断逼近的北魏大军。
只是让公孙烈有些不解的是,将近十万北魏大军已经攻至城下,只是不仅大将军景殇不在城中,就连守城兵士也只有区区千余人。
而这千余人之中,竟然一多半是北魏军俘虏,正是当初那些跟随景殇而来的北魏近卫军精锐,其余东周国军大多老弱病残,怎么看都是凑人数的,用一千人对抗十万大军,除非景殇疯了。
虽然信任景殇,但一向谨慎的公孙烈,从来不会在将希望寄予一人,他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一旦宛城内城被攻破,他会毫不犹豫的带走芊柔公主。
就算迫不得已用胁迫的手段,也要尽快从东周国皇室那里,获得拥有固魂效果的重楼草,无论如何,胸口紫微玄玉里的芷墨残魂,绝不能受到任何影响。
就在公孙烈暗自寻思的时候,就在这时候,一身戎装的芊柔公主,在十多名甲士的陪同下来到城头。
芊柔公主站在城头之上极目远眺,看着密密麻麻的北魏大军脸上难掩担忧,只是当看到站在身边一脸淡然的公孙烈,芊柔公主原本内心的不安也随之消散。
随着响彻天际的嘹亮号角吹奏而起,沉重而连续的鼓点,伴随着北魏士兵们的震天呐喊,好似形成一股无形的洪流。
很快,无数举着云梯的北魏士兵朝着内城冲杀而来,在他们身后,高大的攻城井栏在一众士兵的权利推搡下,缓缓朝宛城靠近,数里之外的空地上,数百门投石车早已放好了硕大的石块,随着一声令下,呼啸而来的巨石纷纷击中城头。
随着沉闷的轰鸣,一时间城头之上砖石横飞,不及躲闪的守城兵士,被飞溅而起的石块砸死砸伤,一些倒霉鬼更是被呼啸而来的硕大石块直接击中,当场砸成了一团肉酱。
站在城头之上的公孙烈,隐隐护着身边的芊柔公主,随手将迎面冲来的石块和箭矢化为灰烬。
就在北魏军眼看就要轻松拿下内城的时候,在早已是断壁残垣到处是灰烬的宛城外城里,不少破败的房屋和只剩下少部分的墙垛背后,全身炭黑一般的人形纷纷站了起来。
这些躲避在废墟之中,看起来全身炭黑的人群,正是当初景殇率领的东周国大军。
按照新任大将军景殇的命令,他们趁着夜色离开内城,直接来到这里,依靠这些断壁残垣和遍地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