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后世的科学实验室,掌握技术理论的教授才是核心功臣,而实验狗最多挂个论文署名、拿些外快奖励罢了。
其实不怪张某人如此性急地研发玻璃,而是因为这时代的大多大家庭中都使用铜制镜子,若能研发出透明无色玻璃,从民间回收铜镜就是一大笔的财政收入。
再者,琉璃制品的价格居高不下,百姓们用不起,贵族们都当是奢饰品消费,迫切地要为国库创收,开展新货币政策,为金本制打下基础,那就必须想尽办法地从四面八方积蓄金银。
什么最赚钱?
那就是能大规模普及民间,倾销海内外的东西最赚钱。
继“刘氏纺纱机”出现后,新型织布机的研发一日千里,这些技术说白了都是一法通万法通,有些先进机械早都在民间家庭中应用了,只是没有得到大规模普及而已。
在墨师公会和《民知报》的宣传和鼓励下,许多能大幅度提升生产力的技术机械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让都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时代人的创造力居然如此强大。
尤其是民间技术,一些家庭敝帚自珍地把无意中捣鼓出来的技术藏在家里自己使用,生怕被别人发现或者被朝廷抢了去。但自从奖励机制实行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把珍藏技术往外卖。
毕竟,白花花的银子和黄灿灿的金子,足够一家人几辈子荣华富贵地吃穿用度,珍藏的技术再牛逼也只能混个小康生活水平罢了。
就比如一个泥腿子老农发明的一种镰刀收割器,别人是用手抓麦子用镰刀割,而这人却异想天开地用木条设计出扫帚式的收割器械,一人足以抵得上五个人的劳动力,而且制作结构非常的简单!
就如此简单的一把“扫帚镰”被墨师公会收录后拍卖出了三千八百贯钱的高价,按照宋代的物价和生活水平,这个老农一家七口人可以舒舒服服地过完下辈子了。
如此的例子举不胜举,每一天都有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在墨师公会里出现,也有很多底层百姓因此大发横财,一辈子吃喝不愁。
支持(完本神站)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