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那武夫一人,又能有何作为?战事非只一人所能决定。尤其流贼,流窜天下,打不过就跑,遍天下都是,那武夫便是生了十条腿,又能奈何?”
“况乎粮草军饷皆在我等掌握,辽东诸镇兵马,你道是他们该听内阁的,还是该听太子的?”
闻听此言,周延儒与谢升不禁对视一眼,暗道陈演歹毒。
这话里话外,分明就是等太子出兵之后,从粮草、军饷着手,迫使其战败。而辅助手段,便是要挟辽东诸镇兵马。
谢升插了一句嘴:“最好让辽东诸镇兵马原地不动,太子手中无兵可用,出了京师就打道回府,正要传个笑话,让太子贤名尽丧。”
这位更是歹毒,竟要借此机会,把太子打落尘埃。
那陈演一听,不由眼睛一亮,抚掌道:“伊晋兄此言大善!”
于是斟酌道:“听闻那武夫明日便要去辽东调兵,如此,我等可遣人先行一步,与那辽东诸镇总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量来不敢违背。”
又道:“如此,一不做二不休,兵部丁启睿不是在河南剿贼么,可如此这般”
余者两人闻言,不由大的叹服,连道赞皇公算无遗策。
最后周延儒还是补充道:“还须谨防那武夫在辽东的威名。击破鞑子,虽有洪承畴谋划,可那武夫的作用却不可小视。那军中武夫最敬力胜者,想必其人于辽东诸镇颇有威名。若那辽东诸镇自忖掌了兵马,不听内阁命令,仍从了那武夫,便就不妙了。”
陈演闻言沉吟,随即颔首:“善。那以周兄只见,该如何区处?”
“最好能一了百了,杀了那武夫。”周延儒眼神里闪过一抹狠辣之色:“那武夫力强,太子智强,两者合一,即便此次能阻了太子,下次也不定能阻的了。不若绝了他的根,才是万全之策。”
谢升道:“然则那武夫万军之中都不曾伤了皮毛,如何能杀了他?”
“只要不是神仙,怎么就杀不得?”周延儒嘿嘿一笑,看向陈演。
陈演也笑了起来:“刀枪杀不得,还有火器大炮。火器大炮杀不得,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吗?我听闻那武夫在战场之上硬接了鞑子的火炮,其力之强,自是难杀。可他既然还是人,还要吃饭喝水,怎么就杀不得了?”
谢升释然。
于是陈演道:“此间事朝会上既有定论,等闲阳谋不能阻了那武夫去辽东调兵。然则调兵,须得圣旨相随。自有阉人跟着,随侍吃喝。如此,从京师至辽东,机会多的是。”
翌日清早,就有王翊圣亲自前来,与赵昱一道,奔城外而走。
到了城门口,竟有太子早到,亲来相送。
还赠与一套鱼鳞甲。
太子把住赵昱的臂膊,深深道:“此去前路,定有障碍,赵兄弟,大明的未来,就托负在你的肩上了!”
太子何其智慧?
这些年来,朝中蝇营狗苟,他自于局外冷眼旁观,看的清清楚楚。其中弊病,也是心知肚明。
如今他要走上前台,不符合某些人的意愿,定要阴谋诡计施加阻拦。尤其此去辽东调兵,乃是重中之重。若无辽东兵马,要剿灭流贼,何其难也。
由是才托负于赵昱,因为只有赵昱最合适,也最让他放心。
合适,是因为赵昱在辽东的壮举,威名必广传辽东军镇,最能慑服军心。
放心,则是因为赵昱力力强,不惧刀枪火炮。由是才有最大的可能冲破障碍,调来兵马。
若无赵昱,王翊圣则便是最适合的人选。可王翊圣也非是钢筋铁骨,寻常刀剑许的不惧,可火枪大炮则不能抵挡。
较之而言,有赵昱,王翊圣则不合适。
赵昱也是个聪明人,哪里听不出来太子的意思?
这大明朝落到如今这个地步,皇帝没有能为是其一,其二便是那满朝武,都成了蛀虫。这等蛀虫,是太子扭转乾坤的最大敌人,天生的大敌。
如此,太子要掌权,那些蛀虫必定不会甘心。
只瞬间功夫,赵昱脑子里,就想到了许多。那些蛀虫,必定要想尽办法推动形势,使太子此番事败,由是来打击太子。
却便就大笑道:“太子放心。那蝇营狗苟之辈,小道耳,我自不惧。太子且等我调来兵马,剿灭流贼,助太子扭转乾坤!”
太子深深的看了眼赵昱,收摄神情,点了点头,不再多说。这才转身,引着赵昱,来到不远处亭中。
有一队人马,正静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