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从中闹出麻烦,但较之于与大明朝之间的战争,这都是癣疥小疾。即便豪格都被摘下了人头。
因此黄台基暂时将赵昱之事放在一边,只是警戒,对大明朝的战争,才是他最重视的。
入主中原,黄台基期盼已久。
因为这是有先例的。
宋以前,中原一直是汉人的花花江山,即便有五胡乱华,最终也不曾真正坐稳中原江山。然则自宋起,先是北方大地一直被蛮夷统治,最后竟连偌大一个神州,都被元蒙拿下。
有元蒙先例在前,他黄台基又如何觊觎不得?
坐江山,才是大志。未必要与一个匹夫较真。只要坐稳了江山,区区一个匹夫,便是霸王在世,又能如何?
这才是枭雄心性。
那黄台基一边按捺住豪格被杀的哀痛,一边遣阿济格率军阻断松山明军的退路,随后也带着一支骑兵,奔松山而去,查视军情。
赵昱却也不知,自己错过了斩杀黄台基的最佳机会。
他眼下已超过阿济格的大军,到了这支军队的前面。他并不想等着阿济格率军攻打塔山的时候再出手,他已经等不及了。
不过区区八千人而已,又拉成一条长龙,那阿济格就在前面,要杀他,实在易如反掌。
但也得选择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就在一处垭口,两个山包之间。
赵昱走在前面,来回探查,发现阿济格的大军,必定要从这里经过。于是便在一侧山包上静静等候。
战刀就横在膝盖上,赵昱微闭着眼睛,闭目养神。
赵昱从来没有摸过弓箭,在山里取物的时候,都是赶上去三拳两脚打死作数。否则若擅射,早早就取了阿济格的性命了。
但想来他要的是阿济格的人头,远远取了性命,不一定能拿到人头。正好这山包不高,垭口不宽,就站在这山包之上,随便扔块石头,也能打死阿济格,然后赶下去,一刀枭首,便能取下人头。
至于若来了兴致,再厮杀一番也非是不能。
马蹄阵阵,犹如雷霆。远处先是一个黑点,当头一杆大纛,那是阿济格的军旗。仿若一个龙头,牵引着长长的龙身,迅速接近这垭口。
忽然之间,赵昱耳朵一动,站起身来,先是望了望阿济格的大军,盘算着大略还要半柱香的时间才能抵达这里。
于是转身,就进入了山包上的林子里。
远远就看见,一二十人正在林间、树上瞭望。
看那火红的衣甲,赵昱知道,这是明军斥候。
本不欲与这些斥候打照面,不过赵昱转念一想,让这些明军捡个便宜也未必不可。于是叫道:“你们是塔山的斥候?!”
那一二十明军斥候犹如被踩着尾巴的猫,又如惊弓之鸟,连忙躲避。
赵昱摇头一笑:“勿须躲避,我也是汉人。”
声音清越,便是这林子,也遮掩不住。
总算那些斥候听到这声音,镇住心神。就有一人叫道:“你不是鞑子的斥候!?”
竟把赵昱当做了鞑子的斥候。
赵昱却皱了皱眉:“鞑子的斥候就能把你们吓成这样?!草包!”
那明军斥候一听赵昱口气,就断定他不是鞑子斥候,又听赵昱骂他们,个个不忿,就都跳出来,与赵昱照面。
这才看清赵昱模样。
身材高大,长逾八尺。头上发髻,木棍别之。身上短褂,下面赤脚。
怎么看都不是鞑子的人。
“你是哪里来的人?”
为首的斥候大略是个头目,先瞧了瞧赵昱的长相模样,又瞥见他手中那口五尺长的战刀,又看见他腰间悬着的一颗金钱老鼠尾巴鞭子的头颅,便就知晓,这必定是个强人。
于是口气便软了下来:“你在这里作甚?鞑子的军队就要到了。”
赵昱扫了一眼,转身就走,一边道:“我等的就是鞑子。你们若有胆,分出几人跟我来。其他人回塔山报讯,让你们的将头立刻率军过来,我送他一场军功。”
明军斥候瞠目结舌。
有人就道:“好大口气!”
为首那人却思忖片刻,道:“二子,你带些人手回去,把这里的是告诉总兵大人。我跟他去看看。”
“头儿,你莫非相信这汉子胡言乱语?”
“是不是胡言乱语,看看就知道了。”
赵昱不去管那些明军斥候,却就重新回到那垭口旁侧,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