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他去地下室抛尸,为了避免把血衣暴露,所以也一起裹在了里面。”
她说得神采飞扬,又拿了自己手里的单子给宁远看,“那些黑色的颗粒已经被证实是活性炭了,又特意在尸体上裹了那么多,很明显应该是在试图依靠它们来掩盖味道吧。”
“可现在柳絮也已经去世了,你认为他是杀人之后自杀吗?但从他的伤口来判断,却只可能是因为他杀而造成的。”
辅助小哥及时截了话,又道,“而且那衣服是柳絮的,也并不能代表杀人的时候,穿它的真的就是柳絮吧。”
“也是啊……事实可能存在不定性。”方媛本来也是一时的激灵,被这样反驳顿时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宁远仔细地听完了辩论,又示意小哥看看他的单子上是什么。
“这个是那把水果刀的鉴定结果,里面的血来自于温清,外面的血则是柳絮的。”小哥之前便已经看过,现在正好把结论说给大家听。
原来是这样。
宁远跟着小哥的思路,下意识地便想起了之前在会议室里看过的图片。即便是用肉眼看,也可以确认那是在不同时间段所沾染的血液。
而现在谜底被解开,居然是温清的在前吗?
“等等。”宁远本来就有些累了,现在突然得知了这么多信息之后,突然觉得有些懵了,他用手冰了一下自己的脸,恢复了些清醒,这才又转过来对着众人,“我记得里面的血是比较浅的,只在刀尖上有一层,而外面的血很深,几乎没到了刀柄,只留了一毫米左右的空隙对吧。”
“嗯,是的。”法医小姐姐接了话,又摊手,“反正目前的结果就是这样,我可以肯定机器是没有出错的。”
“柳絮的伤口很深,所以血液沾染了很多。而温清是被割颈,自然不会造成太深的伤口。而且凶器在甩出去的时候,上面的血滴由此跟着被甩出去也是很正常的,留在凶器上的并不会太多。”宁远最后做了判断,却总觉得处处存在着悖论。
根据凶器上的血可以推断案发的时间顺序,这个是客观的结果。
那么……如果说温清死在妹妹的出租屋是因为来送钱的话?
那么柳絮去找女朋友的姐姐,又是出于什么理由?
动机的不明确,是理清思路的最大阻碍。
也正是他们目前最大的疑点。
“总之,我先去确认一下作案工具。”
宁远简单打了一下招呼,便径直去负一层了。
温清的遗体在昨天解开束缚之后便做了细致的拍照固定,之后又清洗过,送回了冷藏柜里。
宁远到的时候,负责巡查冰库的法医辅警也在,他说明了情况之后,很快便又见到了尸体。
现在再看,她已经没了被刚找到时的狼狈不堪。但被放在柜子里冻过之后,脖子上的伤口却显得愈发地狰狞。
“在送来之前应该已经量过伤口的尺寸了吧。”
法医辅警见宁远又在拿着尺子测量,忙借了光给他。
“嗯,但还要再看一遍。”
伤口深1.5厘米,长4厘米。
这是宁致重新测量过后的结果。
脖子这里虽然也有颈部肌肉的保护,但是与手腕一样,都是很薄弱的部位。而这种程度的伤口,确实足以致命。
宁远一边做数据记录,一边则回想着找到的那把水果刀。
一个凶器,两条性命。
线索眼看着越来越多,但他却觉得自己陷在了迷雾之中。
吃过午饭之后,宁远就留在宁致的办公室没走,而是直接把上午法医组这边得出来的结论做了一个整合。
“这个已经确认是活性炭了对吧。”宁致听完了,提出了第一个疑问,又对着图片指了指,“凶手这样处理尸体,很显然是不想让味道散发出去而引来可能去地下室的邻居,但是单单依靠活性炭,真的可以完全掩盖味道的吗?”
“我觉得是不可以的。”他问完了,又自问自答。作为经常去现场的人,宁致也很清楚尸体如果腐败的话,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
“这种东西只是能起到吸附的作用,而不是净化,而且它只对于某些气体有显著效果,比如苯。我们在地下室里找到的,是煤质颗粒的活性炭,除去这种还有用椰壳等做的,材料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
“至于尸臭,自然是更不可能去除了。一旦时间久了,外面的人必定会闻到。比如那天在现场附近的猫,它的嗅觉比人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