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袁氏当国 > 第115章完结

第115章完结

且看曹锟‘贿选’,固属不该;那我们国父私受德国政府一百万马克,来搞一国两府,是否也是‘受贿’呢?若说,‘革命无道德,以成功为道德。·捖* - ′鰰~颤¨ .勉/费-阅,黩′’岂不天下大乱哉?

至于那位一生‘不住租界、不积私财、不举外债’,而晚年以不愿附敌,或因此为日人所毒害的吴佩孚,试问有几个满口革命者,能望其项背哉?,抚今思昔,写历史的人,因为他们是‘军阀’,就一定要曲笔而书之,吾人有所不为也。

不过话说回头,在直系当政那四年(一九二○──一九二四),曹吴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张作霖、段祺瑞、孙中山且结成三角联盟,必灭曹吴而后快。曹吴之为这四年的政治重心者,就是因为他们军力最强,同时也是全国围攻的对象有以致之。

一九二一年底,中山先生在桂林策划反曹吴的‘北伐’战事,列宁忽派专使马林(Maring)来谒,而中山淡遇之者,即中山深恐‘联俄’会引起英国疑虑,在长江流域阻扰其‘北伐’也。\卡,卡-小¨税′罔+ `已^发_布?罪′薪`漳!截-迨陈叛之后,中山于一九二二年秋避乱上海,对‘联俄容共’,就大搞特搞了。

总之直系当政四年,中国政治是围绕着曹吴打转的。玆将曹吴年代的军国大事,依次编年于后,读者庶可一目了然。

一、中共秘密组党(一九二一?七)

二、张段孙三角结盟反曹吴,中山北伐(一九二二?二─)

三、华北: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败(一九二二?四)

四、华南:陈炯明叛孙,中山不敌去沪(一九二二?四─八)

五、孙越宣言,中山联俄容共,胜利返粤(一九二三?一─二)

六、曹锟贿选作总统,中山继续北伐(一九二三?十)

七、国共合作,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二四?一)

八、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全溃,直系下台(一九二四?十)

读者如试阅上列八条条文而默诵之,则曹吴当权四年的中国政坛变化,便可尽收眼底。`欣¢纨_夲/鰰~占+ ¢首~发*如打破砂娲,循序前进、由浅及深,则史学岂有涘涯?‘直军全溃、直系下台’之后,我们的第四个框框中的军阀故事,便以奉系的张氏父子为主体了。

军阀大事,分段编年

什么是‘四方’呢?

前节已言之,民初的‘北洋军阀’,一共只胡闹了十六年。四四一十六,这十六年却可整整齐齐的画分成四大段,每段四年;而每一段正好由一个或一系军阀当权。其时间延续大致如下:

一、袁氏当国(一九一二──一九一六)二、皖系段氏当权(一九一六──一九二○)三、直系曹吴当权(一九二○──一九二四)四、奉系张氏父子当权(一九二四──一九二八)

这个整整齐齐的四大段,每段四年,因此就可以四个连续的方框框,来解说一番了。

这一面自上到下,整齐划一,像四格玻璃窗一样的四个方框框,每框包涵一个阶段的历史。各框之间虽有其因果关系的连续性,但是分割开来,也各自成家,各自有其独立性。这种按时间直叙的写法,在我国传统史学上叫做‘编年体’。不过传统史学中的编年(如诸家‘通鉴’),都是没有选择的把诸事杂輮,按年份编排。读者如想知道某一特殊史事的原委,那就要打散编年,重行排过,是谓之‘本末体’。──我们这里则合二为一。四年一段,分段编年,而每段纪事,亦自有其本末。

安国军总司令对抗革命军总司令

奉系张作霖、学良父子当权(一九二四──一九二八)

一、冯玉祥‘国民军’盘据北京(一九二四?十──一九二五?五)

二、中山病殁北京,奉军入关胁段、抚直、驱冯(一九二五?三─)

三、奉军郭松龄倒戈失败(一九二五?十一─十二)

四、国民党汪蒋联合(新)桂系,统一两广(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