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打木桩,扎顶棚,把大块的塑料布蒙在上面,临时搭起一个灵棚,棺材放在里面。又从村里拉出长长的电线,挂上一百瓦的大灯泡。按照传统的规矩,贤生的儿子、女儿跪在旁边,来人鞠躬,儿子、女儿哭着答谢。贤生的儿子对眼前这繁琐的程序一点儿都不了解,显得很不耐烦,倒是他二十岁的女儿乖巧懂事,一一周到地跪谢、哭泣。因为年纪尚轻,也因为常年不在家,亲戚疏离,再加上二婶他们还要连夜赶回南阳,贤生的葬礼,没有响器,没有报小庙大庙(注1),没有身穿麻衣白布的孝子和亲属,凄凉得很。
注1:小庙大庙:北方农村葬礼习俗。第一天晚上报小庙,孝子举着草耙,草耙上夹一张草纸,纸上写着去世亲人的名字,沿着村庄,在村头各个路口烧纸,最后,到土地庙或观音庙,什么庙都行,向各路神报到,有一人要去了。现在庙没了,就找一个通往坟地的十字路口,在那儿烧纸,把草耙留下。第二天晚上报大庙,规模更大,响器跟随,烧纸钱、亲戚跪哭,从家里一直到十字路口,再把草耙拿回来。夜里五更天时,直系亲属拿着草耙到十字路口烧掉,亲人正式送走,叫“送路”。第三天早晨下葬,全体亲人都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