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了。那天晚上演唱的是一个新的男高音,据称是卡鲁索第二。报纸毫无偏见地报道说他是个南斯拉夫人、捷克人、阿尔巴尼亚人、马扎尔人以及保加利亚人。他曾经在艾伯特厅举行过一场独特的音乐会,演出的节目是他家乡山区的民谣,由一支经过专门组合的乐队伴奏。这些曲子以奇怪的半音演唱,准音乐家表示它们“美妙至极”。真正的音乐家保留了他们的看法,意识到耳朵必须经过特殊的训练和调整才能做出评论。今晚约斯奇比姆能用普通意大利语演唱,并带有传统的呜咽声和颤音,这让一些人感到很欣慰。
第一幕的幕布缓缓落下,掌声雷动。萨特思韦特先生转向奎因先生,他意识到后者正等着他说出自己的评价,便有些自鸣得意。毕竟他明白,作为一个批评家,他几乎不会犯错。
他非常缓慢地点了点头。
“真的不错。”他说。
“你这么认为吗?”
“嗓子跟卡鲁索的一样好。人们一开始意识不到这一点,因为他的技艺还不够完美。有些毛糙,对起唱的准确性把握不够。但他的嗓音——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