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镇海波,铁壁锁边声。?g`o?u\g!o¨u/k.a·n?s¨h?u~.`c_o?m^
百战山河固,千秋气未平。
午后温暖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一样,懒洋洋地透过岁华轩那扇擦得锃亮的雕花木窗,斜斜地洒进来。
光线里,无数细小的尘埃像微型的精灵,在光柱中无声地旋转、飞舞。
店里很安静,只有老式座钟发出规律的“嘀嗒”声,更衬得这份静谧悠长。
店主陆明远正埋首在一堆刚收来的旧物件里。动作不紧不慢,带着一种经年累月与古物打交道养成的从容。
他耐心地一件件整理、归类。
角落里放着一个不起眼的老红木刀匣,蒙着厚厚一层灰,边角都被磕碰得有些毛糙了。
陆明远顺手拿起来,打算清理一下再放好。
这刀匣样式很老,就是装长刀用的那种细长盒子。
他打开匣盖,里面空空如也,只有一层同样积满灰尘的旧绒布垫子。
“估计是个空匣子。”
陆明远心里想着,手指习惯性地沿着匣子内壁摸索。
就在他准备合上盖子时,指尖忽然触到绒布垫子底部边缘似乎有点异样——不是平滑的,好像有个微小的凸起。
他眉头微挑,职业的敏感让他立刻小心地掀开那层己经有些糟朽的绒布垫。
果然!垫子底下藏着一个极其隐蔽的薄薄夹层。
夹层里,静静地躺着一柄长刀。
陆明远的心跳不由得快了几分。
他小心翼翼地将刀从夹层中取出,握在手里。分量很沉,比他预想的要重得多,一股沉甸甸的历史感仿佛透过冰凉的刀鞘传递过来。
刀鞘是乌黑色的,不知是何种木材,上面布满了深深浅浅的划痕和磨损,像老人脸上的皱纹,无声诉说着它经历过的漫长岁月。
他屏住呼吸,一手握住刀鞘,一手握住乌木刀柄。
刀柄入手温润,但也能感觉到岁月摩挲留下的光滑。他缓缓用力,将刀身从鞘中抽出。
没有想象中“噌”的一声剑鸣,只有细微的、带着些许滞涩感的摩擦声。
刀身完全展露在午后的阳光下。这是一柄样式古朴的长刀,刀身微弯,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感,一看就是为了实战而打造的兵器,而非华而不实的装饰品。
它的长度介于常见的腰刀和更长的苗刀之间。虽然历经沧桑,刀身上己不复新铸时的寒光,显得有些内敛,但刃口处仔细看去,依然能感受到一种隐藏的锋利,仿佛沉睡的猛虎,随时能苏醒过来伤人。
陆明远的目光被刀身靠近护手(刀柄和刀身连接处那个挡手的部分)的地方牢牢吸引住了。
那里,靠近刀脊(刀身中间凸起的脊线)的位置,一个阴刻的铭文清晰可见。那是一个字:
“继”。
这个字刻得深而有力,笔画刚劲,即使经历了不知多少年的岁月侵蚀和无数次握持的摩擦,依然顽强地烙印在冰冷的金属之中,清晰得如同昨日新刻。
它像一个沉默的签名,宣告着这把刀曾经的主人。
陆明远忍不住伸出食指,极其小心地拂过那个冰冷的“继”字。
指尖传来的触感是历史的坚硬与沧桑。
接着,他的目光又落在刀身上其他地方。
在靠近刀尖和中段的位置,他发现了几个细微的、不易察觉的缺口,还有一小段刃口似乎微微卷起了一点。
这些都不是锈蚀,更像是……在激烈的战斗中,与更坚硬的兵器猛烈撞击后留下的伤痕。每一处小小的崩口,每一丝细微的卷刃,都像是一段无声的呐喊,在默默讲述着它曾经经历过的惊心动魄和生死搏杀。
他凝视着这把刻着“继”字、布满无声战痕的古刀,久久没有移开视线。
窗外的市声仿佛都消失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极其缓慢、极其珍重地将刀身重新归入刀鞘。
合上刀匣盖子的轻响,在寂静的店里显得格外清晰。
陆明远抬起头,目光投向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
阳光依旧明媚,行人匆匆。但他的思绪,却己经随着这把沉默的“继”字军刀,飘向了遥远的明朝,飘向了那个金戈铁马、倭寇横行、英雄辈出的年代。~微*趣`小·说· ¢更!新·最*全_
那刀身上的每一个细节,都像一把钥匙,悄然开启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
山东登州卫,戚家大宅。
时值寒冬腊月,屋外北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