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何大清说回院子里召集邻居说说捐款的事儿,易忠海和许富贵倒是都没有反对。^k_a!n¨s\h?u\z¢h¨u-s/h.o,u~.*c′o^m?
如果之前还属于个人行为,一些人的捐款,可已经持续好些天,看着架势以后会是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们俩当然知道不能继续沉默了。
周围院子都有人带头了,他们再不有所表示,可能会被人在背后说笑。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算是南锣鼓巷这片有点面子的人,收入也不算少。
而就在他们回院子的时候,张媒婆也是乐呵呵从后院出来。
龙老太太托她给何大清找媳妇儿,提出的要求看似不多,但其实也不好找。/二^8,墈?书.惘¢ \追,最.歆¢章?踕?
要说勤快的妇女,这年头一抓一大把,就没哪家会养着个好吃懒做的姑娘。
但要说到漂亮,这个还真有点不好找。
何大清早年在外面什么场面没见过,那眼力劲不是一般的高。
龙老太太其实也是,在漂亮这个问题上可是说了不少,最起码她得瞧得上眼才行。
张媒婆这段时间其实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反而因为知道龙老太太家资丰厚对委托很是上心。
能够在皇城根下拥有一个院子的人家,还能差的了。
就算老底儿都没有了,可靠着每月的房租,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精-武+晓*说¨网\ ·追!嶵′欣_章*劫,
只不过,一开始张媒婆给何大清找的对象都是四九城里的,都有照片,拿到龙老太太面前,老太太看了都是摇头。
好吧,四九城多少人,真有长得好的,早些年也都要么出嫁了,要么定了亲。
至于寡妇,龙老太太可是说了,有孩子的不行,要那种没孩子的。
这就有点难为人了,这样的寡妇还真有点不好找。
至少在张媒婆看来,不如直接找那种穷人家的,刚长成的黄花闺女。
现在新政府颁布了婚姻法,和以前旧政权是相比,是有变化的,而且刚好还合适。
民国时期虽然没有颁布专门的《婚姻法》,但是在《中华民国民法·亲属编》有对婚姻的详细规定。
这部法律的施行,不仅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婚姻保护,也推动了社会对婚姻观念的改变。
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这为我国现代婚姻法的制定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这部法律中部分内容,难免也有和旧制度衔接的地方,结婚年龄这块就是按照民间习俗进行的规定,男子需年满十八岁,女子需年满十六岁方可结婚。
而《婚姻法》中对结婚年龄进行了推迟,变成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八岁。
虽然这么做有保护妇女权益的意味,但纵观国内外,中国法定结婚年龄无疑都是最晚的,即便是西方发达国家,结婚年龄也普遍在十八岁以内。
不过建国已经两年,当年那些待字闺中的姑娘,到这个时候倒是正好满足十八岁的结婚年龄。
如果不是有《婚姻法》的规定,这些姑娘怕是早就结婚生娃了。
今天,张媒婆就是带着三张相片来的,龙老太太居然也相中了一个。
别觉得五十年代照相是不是很贵,一般人家不会照相。
恰恰相反,抗战时期,侵华日军在占领区发放“良民证”,41年后都陆陆续续要求贴照片。
所以就算家里很穷的人家,其实在那个时候也都只能去照相馆照相,否则连活计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