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又过了五日,这日清晨,沈姝照常带着念夏到寿安堂给老夫人请安。~搜¨搜.小^说*网+ ~首,发/
两人刚到寿安堂的时候,才发现府上的女眷都在。
上前一一行礼后,听着她们交谈才知原由,今日国公夫人南平郡主归家。
裴衍一大早便带着马车、下人在城外运河码头等着了,想来再过不久就到了。
果然没过一会,一个小丫鬟满脸喜色地跑进来禀道:“老夫人,世子接了大夫人回来了,马上就到家门口了。”
话音刚落,老夫人忙从座椅上起身,要朝外间去,黄嬷嬷见状,赶忙上前扶着。
张氏见了忙上前劝道:“你老就在这坐着吧,我们去迎迎大嫂就是,也就一刻钟就见着了。”
林氏也在旁劝着,老夫人这才作罢,重新坐回了椅子。
见老夫人坐回去了,其他人这才跟着张氏和林氏一起出了寿安堂,往府里的正门走去。
众人刚到正门口,就见裴衍骑着马,后面跟着一辆奢华的马车缓缓向她们行来。
不一会马车便到了她们跟前,待马车停稳后,一边的小厮搬来脚凳放在马车口。¨c?n_x.i!u?b¨a¢o+.\n¨e!t.
裴衍翻身下马,对着张氏林氏行礼后,走至马车旁,小心翼翼地扶着萧氏下车。
门口围了很多人,沈姝站在一边,透过人群的缝隙,这才看到这位南平郡主萧氏的样子。
只见她身着华贵的衣裙,其上绣着精美的图案,裙摆随风轻轻摆动。梳着高贵典雅的发髻,其上点缀着精致的发饰,随着她的动作闪烁着光芒。
面容保养得极好,饶是边疆的风霜也没有在她的面庞上留下多少痕迹,西十的年龄,让人看上去最多只有三十出头,只是因着长时间赶路,面上带着些许疲惫。
之前便听说这位南平郡主未出嫁前就盛名于京都,是位风华绝代的美人。
后来嫁给了定国公后,夫妻二人感情甚笃,就是边疆那苦寒之地,也是毫不犹豫地跟随,一待便是十年,国公爷也没有纳妾,夫妻二人相依相伴,伉俪情深,让人艳羡不己。
萧氏一下马车,张氏和林氏便迎了上去。
张氏笑着开口:“大嫂多年未见,一路辛苦了,府里己经备好热水、吃食了,母亲也盼着你,刚刚差点亲自出来了。*秒\章`节+小¨说-网~ \免,费^阅!读\”
萧氏也朝她笑着道:“真是多谢弟妹了,你也辛苦了,这几年,我不在家,全靠你们照顾母亲,替我尽了儿媳的责任。”
一旁的林氏笑着插话:“好了,也别站着了,大嫂赶路辛苦,我们快进府,母亲也还等着了呢。”
萧氏点点头,众人这才进了府,很快就到了老夫人的寿安堂,又是一番寒暄,沈姝也给萧氏见了礼,二人也算是认了个面。
晚间,国公府内一片热闹景象,因着郡主归家,今日在花厅里举办家宴。
厅内灯火通明,丫鬟们忙碌地穿梭于花厅之间,她们在花厅西周挂上了轻柔的纱帐,细心地在每个角落放置了驱蚊虫的香料。
按照顺序将一道道精美的菜品端上桌来,大齐朝的风气较为开放,并不拘泥于传统的男女不同席的规矩,因此大家都围坐在一起。
沈姝坐在最下首的位置,满桌珍馐,欢声笑语,却觉得心头莫名有些发堵。
老夫人对她很好,但在这国公府她终究是个外人。
自从母亲离世,她便没有了家,她想有个家,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宴会结束,众人散去,沈姝带着念夏也打算回了自己的院子。
刚踏出花厅,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表妹,请留步。”
沈姝回头,只见裴景提着个做工精致,装得鼓鼓囊囊的布袋子朝她快步走来。
“三表哥,不知有何事?”沈姝朝他微微福身行礼问道。
自从裴衍“警告”她之后,她都刻意躲着他们,己是许久没有遇到裴景了,今日宴会她也躲不开。
裴景走到她面前,将手里的小布袋递上前,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说道:“前几日见表妹摘桂花,便让人去摘了些,这些都己经晾晒好了,表妹可拿去做成荷包或是做成糕点,若是不够,我再让人去摘。”
前几日见沈姝喜欢这桂花,便遣人去摘了,又吩咐下人小心处理好,想着可以亲自送给她。
但连着几日都没有见着人,今日家宴终是见到了,就忙让身边小厮回院子取了过来。
“谢三表哥,表哥若想吃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