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心恒星系的引力乱流中,第 17 艘皇后舰的生物雷达突然捕捉到 O 型星辐射的异常波动。/咸/鱼`墈,书_徃· \勉′费′阅′毒\
紫色生物膜表面的晶体棱镜出现 0.001 微米的规律性震颤 —— 这是蜂巢思维网络达成共识的标志:三角星系边缘的 O 型星数量正在以危险速率减少,必须启动第二阶段能量榨取协议。
"解析星涡族引力基因,强化辐射捕获模块。"
皇后舰的神经节向整个虫群发出高频震颤,127 公里长的生物装甲表面,晶体化膜状器官开始分泌银蓝色的辐射吸收酶。
12颗岩质行星的地表同步升起生物膜巨网,如紫色滤网般过滤 O 型星的短波辐射,将其转化为可首接利用的能量原浆。
工蜂集群的复眼在进化阵痛中分裂出辐射聚焦晶体,这些半透明器官能将 18% 的蓝焰能量首接导入基因链。
当第一只 "星轨工蜂" 振翅而起,它的膜状翅膀己进化出纳米级辐射导管,可在恒星风爆中稳定收集 0.01 微米波段的高能粒子,孵化效率提升 47%。
当辐射转化率突破 89%,皇后舰的核心舱发生基因链重构。
紫色生物质不再依赖行星地核热能,而是通过膜状器官的量子隧穿效应,首接从 O 型星的日冕层截取能量流。
这是 13.8 级文明特有的生物科技,无需改造恒星即可建立能量寄生关系。
而且比戴森球的能源利用率要高的多,只是有损恒星寿命。
进化决议
派遣 60% 工蜂集群构建环形辐射收集带,每 12 小时环绕 O 型星收集日冕物质
重组 40% 母巢舰为 "星芒舰队",沿悬臂追踪恒星风轨迹定位隐藏 O 型星
启动 "土壤转化" 程序,将捕获的硅基矿物转化为生物质孵化基质
星芒舰队的生物锚点刺入岩质行星地表时,皇后舰的神经节第一次产生能量过载预警。~8*6-z^w^w^.`c*o`m*
这些搭载辐射收集网的移动母巢,正以每分钟孵化 800 只工蜂的恐怖速度消耗恒星能量,即便贫瘠的荒漠行星也能通过硅基转化产出孵化原液。
在 37 艘残破的空间折叠舰里,120 万星涡族幸存者目睹了比恒星毁灭更恐怖的场景。
O 型星表面的蓝焰并未熄灭,却被紫色生物膜切割成无数能量细流,如吸血鬼般源源不断抽取辐射能。
行星地表的沙粒在生物酶作用下融化重组,变成半透明的孵化凝胶。
"它们在构建生物能量路由器。"
首席科学家的晶体意识濒临崩溃,
"每片膜状器官都是微型辐射反应堆,连沙漠中的二氧化硅都能转化为生物质......"
他的意识波尚未消散,星轨工蜂的生物电浆炮己穿透折叠舰外壳。
临终前的视觉残留里,母巢舰表面浮现出星涡族的晶体图腾 —— 那不是致敬。
而是能量寄生虫对宿主文明的基因标记。
当星芒舰队脱离蓝心恒星系,新诞生的 "辐射皇后" 体型膨胀至 167 公里,生物装甲表面的晶体棱镜能自动调整角度追踪恒星辐射。+飕¢飕_小¨税,惘* \已\发*布*罪.新^璋¢劫·
其分泌的进化原液具备硅基兼容特性,即便在无恒星的暗区,也能通过分解星际尘埃中的金属元素维持孵化。
蜂巢思维网络向整个矩尺座悬臂发出震颤,这是虫族对宇宙的宣告:"所有能量辐射都是进化的食粮,所有物质形态都是孵化的基质。"
在星芒舰队的行进路线上,7 颗 O 型星的辐射强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减 —— 它们并未被摧毁,却在生物膜的寄生下沦为能量奶牛。
当第一座沙漠孵化池启动,整个行星的硅基矿物正以 200 吨 / 分钟的速度转化为工蜂躯体,这是 13.8 级文明将 "吃土进化" 发挥到极致的恐怖场景。
而在数千光年外的炎国火星基地,林信看着望远镜中黯淡的蓝心星,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钠戒。
全息屏上,大海的数据流疯狂闪烁:"检测到生物膜的硅基转化波,符合 13.8 级能量寄生特征 —— 它们正在把整个恒星系变成可移动的孵化场。"
林信凝视着《33 世界星图》上蔓延的紫色雾带,终于明白虫族的真正威胁:这个不需要高端恒星改造技术的 13.8 级文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