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深处,深海基地。_如\文+徃¢ /追\蕞,鑫?璋!劫\林信的指尖下意识地叩击着钛合金桌面,面前终端的屏幕上,国内发来的加密电文正不断播放。
自硅基冶金炉运抵西北基地,己过去二十三天。
炎国科学院的技术报告显示,β 型碳化硅单晶的成品率稳定在 98.7%,但设备能量核心的原理,仍停留在理论推测阶段。
他摘下量子视界眼镜,揉了揉眉心,目光最终定格在电文末尾的署名:炎国科学院首席材料学家,张昭临。
“大海,安排与张博士的卫星通话,” 林信对着空气轻声说道,“定在北京时间 22 点,用‘北斗 - 3’的加密频道。”
林信旋即调出张昭临的学术履历,投射在对面墙上:剑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国际晶体学会亚洲区主席、参与 “嫦娥 1 号” 月面合金研发。
看到 “2007 年发现石墨烯超导边界效应” 这一条时,林信微微点头 —— 这位 52 岁的女科学家,无疑是破解硅基冶金炉的最佳人选。
同日 22 点,炎国科学院地下会议室。
“大海,感谢您对国家的信任。” 张昭临的声音通过卫星信号转接传来,背景音里隐约有液氮罐的嗡鸣,“我们在生物发电机和柔性太阳能薄膜的应用上取得了突破,特别是结合硅晶冶金炉的 SiC-TiB2 复合陶瓷,使高压输电线路的能耗降低了 47%。^求?书¢帮` !哽.芯-最/快.”
林信示意大海调出对方的视频画面,只见张昭临身后的实验室里,身着白大褂的研究员正在调试一台闪烁蓝光的装置 —— 正是他之前移交的生物发电机原型机。隔壁房间里,几位专家和官员端坐,显然是为此次对话专程准备的。
“张博士客气了,” 林信看着视频画面,微笑道,“听说西北基地的核聚变实验堆,己经能用生物电池稳定维持 100 秒的等离子体约束?”
张昭临推了推无框眼镜,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您对国内进展果然了如指掌。不过相较于材料学突破,我们更关注能源领域的瓶颈。”
她调出一组数据对比,“目前炎国 70% 的能源仍依赖煤炭,即便有生物发电机和太阳能技术,电网调峰能力依旧受限。”
“所以您希望优先破解硅基冶金炉的微晶电池技术?” 林信的手指在桌面勾勒出一个螺旋结构,那是他在北极遗迹中拍摄的能量核心示意图,
“我在北极冰层下发现,硅基文明利用微型黑洞的量子隧穿效应稳定供能,这与我们的可控核聚变完全是两条技术路线。”
张昭临身体微微前倾,全息投影的光在她镜片上投下细碎光斑:“正是如此。′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根据您提供的参数,冶金炉的能量回收效率高达 53%。若能逆向工程其能量管理系统,炎国的能源结构将发生颠覆性变革。” 她顿了顿,语气转为郑重,“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 ——‘大海’究竟为何选择与炎国合作?”
这个问题早在林信意料之中。他瞥向墙角的通信器,那是 “大海” 建造的卫星连接装置:“原因很简单,我是炎国人。如今我有能力,也想做这件事,于是就做了。”
说着,他自己笑了笑,继续道,“其实并非单纯与炎国合作,而是我希望炎国这个传承数千年的文明,能够代表地球文明,迈向宇宙。为了这个目标,我愿尽绵薄之力。”
这个回答显然出乎对方意料,看到隔壁几位专家和官员低声交流。
林信接着说:“还请对面的各位注意,我所提供的科技与装备,都旨在助力我们共同的炎国文明,而非服务于某个人或某个阶级。
我会持续关注此事,相信各位也清楚我的计算机水平,在网络领域,我领先全世界至少 500 年。”
张昭临心领神会,回应道:“大海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转达给高层,也欢迎您的监督。请相信,我们绝大多数同志都是一心为国。若出现个别不当行为,我们定会及时处理,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合作。”
林信点头:“我也相信这一点。有些技术我会逐步开放,若有特殊技术需求,也可单独提出。相信我,我所拥有的远超你们想象。”
“目前我们还未完全吃透生物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技术,冶金炉作为硅基文明的造物,太过前沿,研究起来确实棘手。”
张昭临苦笑着接过话头,“不过托您的福,江南造船厂的新型潜艇己用上脉冲压力场成型的外壳,下潜深度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