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于各种奇妙的地貌之间。
“海鸟号” 缓缓驶向一片深海峡谷,峡谷两侧的崖壁高耸而陡峭,仿佛是被巨人用巨斧劈开一般。
崖壁上附着着五彩斑斓的珊瑚和海葵,在海水中摇曳生姿,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林信透过舷窗,目不转睛地欣赏着这壮观的景象,同时启动 “海鸟号” 的全方位扫描系统,对这片峡谷展开详细的数据采集。
就在这时,一群奇特的鱼类从潜艇旁飞速游过。
这些鱼体型修长,身上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游动姿态轻盈而敏捷,恰似深海中的舞者。
“海鸟号” 的资料库便显示出相关信息:这些鱼属于深海光鳞鱼,它们拥有独特的生物发光器官,能在深海的黑暗环境中发出微弱光芒,用于吸引猎物和同伴。
随着 “海鸟号” 深入峡谷,周围的水压逐渐增大,潜艇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仿佛在与深海的压力进行着无声对抗。
林信紧盯着各项仪表数据,确保潜艇的安全。突然,前方出现一片巨大的黑色礁石群,这些礁石形状怪异,有的如同一把把利剑首插海底,有的则像巨大的蘑菇,散发着神秘的气息。
林信操控小型探索机器人靠近礁石群进行探测。机器人的机械臂轻轻触碰礁石,采集样本。
分析结果令林信大为惊讶,这些礁石富含一种名为 “星耀晶矿” 的特殊矿物质。
“星耀晶矿” 具备独特的晶体结构,其晶格排列蕴含特殊的能量传导模式,这使得它在电池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若能将其合理应用,有望引发电池技术的重大变革,大幅提升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充放电效率,为众多依赖电池供能的设备带来更持久、高效的动力支持。
然而,以当前地球上现有的科技水平,想要对 “星耀晶矿” 进行提纯或提取,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如果没有意外要到一百年后技术突破后才能发现并利用。
“星耀晶矿” 与礁石中的其他物质紧密结合,分离过程需要极为精准且强大的能量控制,现有技术无法在不破坏 “星耀晶矿” 特殊结构的前提下将其有效提取出来。
在礁石群的缝隙间,小型探索机器人还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生物。它们形似蜗牛,但外壳却透明如玻璃,触角上闪烁着幽蓝色的光芒。
林信通过扫描得知,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深海软体动物,它们以礁石上附着的微生物为食,适应了高压、低温且黑暗的极端环境。
林信在系统地图进行标注,并安放一处信标,以防后面忘记,以备后期有需要时前来。
离开礁石群后,“海鸟号” 继续前行,来到一片平坦的海底平原。平原上铺满了细腻的白沙,在潜艇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银光。
林信发现,白沙上有一些奇怪的痕迹,像是某种大型生物留下的脚印。他沿着痕迹追踪,心中充满期待,不知前方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惊喜或挑战。
驾驶潜水艇于东海海底继续巡游,内心满是对新发现的热切期盼。告别那神秘的裂缝与火山区域,潜艇驶向一片看似平坦却暗藏未知的海底地带。
这片区域的海底覆满细腻白沙,在潜艇灯光轻抚下,白沙闪烁细碎银光,仿若一片静谧的银色瀚海。
林信留意到,白沙上偶现奇特纹路,似是某种海洋生物留下的踪迹,又像是海流长年冲刷造就的独特印记。他顺着这些纹路的指引,操控潜艇前行,一心探寻背后的秘密。
没行多远,一群庞大的海绵闯入视野。
这些海绵形态万千,有的如巨大花瓶,傲然耸立在海底;有的似扁平圆盘,紧紧贴附于岩石之上。
其颜色更是斑斓多姿,从明艳的橙到深邃的紫,共同勾勒出一幅绚烂的海底画卷。林信缓缓靠近,借助潜艇自带的扫描仪对海绵进行扫描。
扫描仪迅速查阅资料库后显示,这些海绵属于寻常海绵纲,名为沐浴海绵,它们通过体表微小的进水孔过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通常喜欢附着在水流较为平缓、水质清澈的海底岩石表面。
林信观察到,海绵表面密布微小孔洞,水流规律地进出,恰似海绵在有节奏地呼吸。一些透明小虾与斑斓小鱼在海绵孔洞间穿梭,将这里当作庇护所与游乐场。
在海绵群落不远处,一座珊瑚礁堆砌而成的 “城堡” 映入眼帘。
这座珊瑚礁城堡造型奇特,通道与房间错综复杂,宛如天才建筑师的精心杰作。珊瑚礁呈现出鹿角、花朵、树枝等奇妙形状,在海水中摇曳生姿。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