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揭重熙,我们再聊聊揭猛,这位揭姓老祖宗。.d+a.s!u-a?n·w/a/n!g+.\n`e_t¨】
【揭猛,原名史定,是汉武帝刘彻当政时期的人,是广东省揭阳县第一任揭阳县令。】
【建元六年(公元前一百三十五年),闽越王王郢发兵进攻南越,史定被汉武帝派入岭南平息闽越、南越之乱。
后来史定与南越国太子婴齐互为人质,婴齐到长安,史定留在南越担任揭阳县令。
公元前一百一十一年,史定将揭阳和平归汉,并帮助汉朝收复南越。因平乱有功,史定被汉武帝封为安道候,食邑六百户,子孙世袭揭阳令。】
刘彻眉目舒展。
收复两地,给出去区区一个县侯,这买卖值。
【史定觉得史谐音“屎”,奏请汉武帝改姓名,汉武帝便以他任职的揭邑为姓,赐姓“揭”,因其作战勇猛,赐名“猛”,史定改姓名为揭猛。】
【精神状态绝美:感觉有受到侮辱。】
【曹大猪蹄子:贾也不行,贾通“假”,这名一点也不好取。】
【无语的乌鱼:哈哈哈~谐音梗是要扣钱的。】
叶非雪眼眸弯弯,她的姓挺好的,很好取名。
她妈超爱介甫,给她起名时直接参考了介甫《梅花》诗中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歆捖??榊栈 追罪薪璋結
叶非雪觉得她妈起的这名字很不错,就连现在直播账号昵称“一支暗香”,她都有参考这首诗。
叶非雪盈盈一笑,继续讲解新找到的雕像。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四位,是万历年间抚州家喻户晓的四大才子。就是陈际泰、艾南英、章世纯、罗万藻四位,他们都是汤显祖的学生。】
【四大才子是抚州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这个故事叫做四大才子拦知府,与文昌桥还有些关联。】
【所以,不光名人雕塑园里有四大才子的雕像,文昌桥的桥头还有专门根据这个故事建造的主体雕塑。】
【据说,有一年抚州新来了一位知府,这个知府自恃才学,看不起名扬抚州的四才子。四才子知道后,就决定给知府来一个下马威。
一天,得知知府坐着官轿出门,要经过文昌桥,四才子商量后,便袒胸露腹躺在桥上,挡住知府去路。
他们的身旁放着一只陈旧箩筐,箩筐里边放着几株艾草。
知府见到有人拦路,旁边又有“陈”旧“箩”筐“装”着“艾”叶,隐含着四大才子的姓,便知道桥上拦路人是四才子,命人前去询问他们原由。`天\禧^小¢税¨网` ~醉\歆-彰~截?埂¢芯¨快·
四才子告诉知府他们来找他对句,并报出了上联: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知府绞尽脑汁,都想不出下联,遂吩咐下人打道回府,这路是过不去了。】
超爱对句的苏轼眼前一亮,这上联出得妙。
这上文章指满腹才华的他们,而“章”与“昌”谐音,这下文昌就暗指他们身下的文昌桥。
四个才子肚皮朝天躺在桥上晒太阳,不正对应“文章桥上晒文章”。
【在回去路上,黄昏之时,知府路过一个渡口,渡口边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黄昏渡”,知府不由询问摆渡人为什么起这名?
摆渡人指了指河对岸一前一后的两个村子,告诉知府因为前面的村子叫前黄昏,后面的村子叫后黄昏。
知府灵光一闪,稍一思索便想出了下联,连忙叫下人抬轿回转。
此时,四才子早已离开,桥上只有一个书童在此守候。书童见到知府,将一纸条递给他,这是四才子要他转交的下联。
知府不解地将纸条展开,震惊不已,纸条上写的下联,竟然与他心中所想的下联一模一样。
纸条上写着: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渡黄昏。】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渡黄昏。”苏轼与叶非雪异口同声,脱口而出。
苏轼想,只怕一切都在对方掌控之中。
那四才子早就猜到知府会经过那个渡口,会想出此联。
【过了四大才子,继续往前,我们可以看见一位身材颀长,左手微微抬至胸前,头仰望前方,沉浸在自己地理世界的文士,他是——乐史。】
【乐史是一位着名的文学家与地理学家。他曾在南唐为官,南唐灭亡后,乐史入了宋朝,担任平原主簿,官至员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