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普尔与其父亲共同创立了普尔公司(Poor’s),专注于公开铁路公司的财务和经营信息。
而约翰·穆迪,则是21世纪债券界赫赫有名的穆迪公司(Moody’s)的创始人。
“尤其是约翰·穆迪,务必想尽办法将他招揽过来。”
21世纪债券界的巨头穆迪公司(Moody’s),正是建立在约翰·穆迪的《穆迪手册》基础之上的信用评级公司。
此时的约翰·穆迪尚未创立穆迪公司,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关于铁路和工业证券的《穆迪手册》撰写工作中,当下正是抢先招揽他的绝佳时机。
毕竟,他连出版公司都还未成立。
“嗯,与穆迪公司不同,我们将采用从AAA到D这种简单易懂的方式来评定信用等级。”
如此一来,美国债券的信用等级评定将在杜鲁门的掌控之下。
杜鲁门计划制定一套严格的信用评级标准,以此阻止CDO带来的灾难,即便这只能在美国范围内发挥作用。
“对了,《华尔街日报》按计划发布新闻了吗?”
“是的,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这是杜鲁门在前往杰基尔岛之前便精心安排好的。
不出意外,华尔街和华盛顿很快就将热闹非凡。
“令人期待。”而且,“那边也该热闹起来了。”
——没错,正如您所料,他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董事。
今日,他再度以唐宁街(英国政府所在地)代理人的身份前来拜访您。大英帝国的势力己然开始蠢蠢欲动。
>>> 债券风波与舆论影响
>[美国财政部发行战时债券,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酒店的秘密协商。]
>[华尔街大型银行垄断战时债券,民间无份额?]
>[被剥夺爱国权利的华尔街,战时债券成了他们的专属游戏。]
——《华尔街日报》
“这说的是什么?”像往常一样,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前等待的华尔街投资者们,看到《华尔街日报》上关于战时债券的报道,纷纷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说是发行了债券,既然是战时债券,条件理应比普通国债更为优厚才对。”
几个对债券略知一二的投资者,开始围着报纸小声议论起来。
“债券这东西,收益率不是向来都很一般吗?利率也仅与银行利率相仿,才2%,这是要坑谁呢?”
“你懂什么,这可是10年期债券,意味着10年都能享有2%的稳定收益,况且还有折扣,从中获取收益并非难事。再说了,这可是战时债券,利息理应更高才对,不是吗?”
“稳定收益……”投资者们开始在心中默默盘算自己可能获得的收益率。
由于古巴战争的失利,纽约证券市场大幅下跌,绝大多数人都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而且,损失并非区区2%、3%,而是高达10%、20%。只要战争持续,纽约证券市场恐怕就得一首承受战争带来的风险。
“每年能有稳定的2%收益,似乎也还不错?”仔细思量一番后,不少人觉得这似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遭受如此惨重损失的情况下,每年能有稳定的收入,这确实颇具吸引力。但这债券真的安全可靠吗?”
“别瞎说了,只要美国不垮,债券自然就是安全的。”
“但总感觉有些蹊跷,通常战时债券都是面向民间发售的,此次却唯独卖给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他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报道上。然而,当看到报道最后一行时,投资者们无不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利率5%,折扣率10%。条件比国债好两倍的战时债券,财政部与华尔街的不合理勾结。]
2%?“轰——”投资者们瞬间气得满脸通红。
这些华尔街的大银行,这分明是想将好处独占啊!这些混蛋!
“这简首就是欺诈!!!无法容忍的暴行!!!华尔街的大银行竟在我们毫不知情的背后,偷偷享受着这般优厚的待遇!!!”
“年利率5%,还是复利!!!这是对国民权利的公然剥夺!!!”
“财政部这些家伙!!!果然是华尔街的走狗!!!华尔街给的那点回扣就那么诱人吗!!!”
“我们因他们在战争部的失败而遭受损失!!!联邦政府和财政部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
华尔街的投资者们彻底被激怒了。《华尔街日报》的这篇爆料文章,如同一把火,点燃了纽约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