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平等’岂不是要让那些贱民与贵族平起平坐?这‘言论自由’更是会让百姓肆意妄为,随意诋毁朝廷。如此一来,大秦的威严何在?祖宗的基业又将何去何从?”
林云耐心地解释道:“大人,时代在变,大秦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顺应民心。人人平等,才能激发百姓的积极性,让他们为国家效力;言论自由,才能广开言路,让朝廷听到不同的声音,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无数次的激烈辩论,甚至是争吵,议会最终还是通过了第一部《大秦宪法》。这部宪法着重强调了大秦依法治国、人人平等、言论自由以及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基本国策。
同时,明确了最高行政机关为内阁,最高司法机关是最高法院,最高立法机关是议会。最高法院的预算需由议会批准,经费从朝廷税收中支出;一旦内阁首辅和最高法院大法官遭到弹劾,必须向议会作出解释,议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罢免他们。
随着这部宪法的诞生,改革开始逐步推行,百姓们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在咸阳城的集市上,一位卖布的中年妇人满脸笑容地对旁人说道:“这新法可真是好啊!以前咱女人,丈夫一死,就只能守着那点可怜的家产,孤苦伶仃过一辈子。现在好了,说能改嫁就能改嫁,日子一下子就有了盼头!”
周围的女人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眼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
而在偏远的乡村,一群农夫在田间休息时也议论纷纷。一位年轻的农夫兴奋地说:“这‘人人平等’的说法可太对了!咱这些种地的,以后也能和那些当官的、有钱的平起平坐,再也不用受他们的欺负了!”
但也有一位年长的农夫摇了摇头,担忧地说:“我活了大半辈子,一首都是贵贱有别,这突然平等了,我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就怕这好日子长不了。”
在商贾云集的临淄城,商人们对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这条规定尤为关注。一位绸缎商人拍手称赞道:“这下好了,我们辛苦赚来的钱财和货物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担心被官府随意征收了,做生意也更有底气了!” 可也有一些小商贩心存疑虑,小声嘀咕着:“说是这么说,可真要是遇到不讲理的官老爷,这宪法能管用吗?”
不过,并非所有百姓都对改革持乐观态度。一些深受旧思想影响的人,对 “言论自由” 感到惶恐不安。
在赵国故地的一座小城,一位私塾先生皱着眉头对学生们说:“这言论自由,岂不是要让大家口无遮拦?长此以往,这社会还不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