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一钱 > 分卷阅读191

分卷阅读191

上苛待她们。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每天都在做力气活的人饭量都很大,一百多个人每个月要消耗好几麻袋的食物。

下山后更是花钱如流水,城中所有官员的俸禄,工人们的工钱,修建办事处和廉租房需要用到的材料,不管是石料还是木料都花费了不少银子,桌椅板凳更是价格高昂。

正是因为估邶城穷的赚不到银子,所以许红翠才会带着商队离开。

她那间铺子,自打那些富户被心魔收拾干净后,再没有人踏足过。即便是三文钱一个的陶碗,穷苦的百姓也只能拿着自家的鸡蛋来换,银钱是一文都拿不出来的。

宋颂心里比谁都想抽卡,但是不行,没钱。

她今天动摇了抽个几十上百次的,想着没什么,也就一百两银子,那么明天就有可能继续动摇,这么来上几次,那些昼夜都在忙碌的官员就有可能发不起俸禄,那些在炉窑里被烤的大汗淋漓的工人就发不起工钱。

他们靠着这点银子养家糊口,宋颂不能用这些钱去赌一个可能。

而且眼下还有更费钱的项目,需要投入的人力和财力都不容小觑。

崔氏气派的祠堂被改成了学堂,估邶城的孩子都要到学堂进行学习,在通过毕业考试之后可以到城里的书院继续深造,之后也会顺势启用科举,更规范的进行官员选拔。

因为统计上来的孩子太多,光是一个学堂无法全部接纳,宋颂就打起了那些空宅子的主意。

估邶城那些被心魔灭门的富人住的都是宽阔的宅子,现在全部空置着,都归在了城主府的账上,原先敕还打着把宅子卖出去换银钱的主意,后来发现城中根本没有买得起宅子的人。

因为空宅子很多,所以宋颂在每个区选了两处来进行改建。

一处是负责照看三到五岁孩子的幼儿园,主要负责照看孩子起居并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里面的工作人员会选聘一些有育儿经验的年长者,对学识的要求不高,只要耐心仔细就成,工钱也不会太高。

幼儿园的建立,是为了减少城中幼儿的夭折率,保证估邶城的人口逐年持续上升。

根据往年的数据显示,城里每个月都会有幼儿因为各种各样的意外夭折,而且这个率还在不停上升。所以才有了幼儿园的存在,统一照顾,统一饮食,在保证营养的同时杜绝食物中毒而死亡的事件发生。

另一处就是区里自己的小学堂,会面向辖区内的孩子免费开放,主要承担六至十二岁孩子的教学任务和每个月开放五天的付费补习班,补习班的受众是成年人,收到的费用会用于小学堂的建设中。

由霍氏祠堂改建的学堂叫做神山学堂,每年招生一次,十二岁以上,十五岁以下成绩优异者可进,入学后食宿全免,课程主要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上课的同时参与到估邶城的管理中来,顺利毕业后就能直接分配到官府工作,不必和书院的学子一样参加科举。

就业机会和规范的教育体系是宋颂更为重视的事情,和百姓的存活率一样排在首位。

原先她还纠结着要不要那么快完善教育体系,后来发现这件事是迫在眉睫的。出现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很多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是有文化基础的人在估邶城很少,就连很多官员都不一定识字。

他们必须学习,要从小培养爱国情怀,要养成完善的人格,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

而不是十四五岁就开始结婚生孩子,三十多岁就死去,短短的一辈子,每天都活在苦难中。

这一政令的下发直接安排了城中所有孩子的去处,也制定好了所有孩子往后要走的路,就是读书。

不仅要按时按点去学堂上课,若是出现逃课或者频繁请假的情况还会被区委会的官员约谈,父母都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这是一项强制性的政令,所有百姓都要参与,小学堂建立后会有官员挨家挨户办入学。

四五岁的稚童尚且不说,他们做不了什么活儿,家里的大人巴不得有人帮着领,但是十几岁的少年就不行了,他们不管男女都已经是家里半个顶梁柱了,是家中重要的劳动力,所以这一政令的落实受到了百姓们的集体抵制。

抵制的声音只是在百姓间流传着,并没有飘到宋颂的耳朵里,城主府里的众人也尚不知情。

春耕结束在即,宋颂写好了计划打算叫王平去负责各区小学堂的改建和工作人员的招聘,可是久不见人才想起了他被派去修城墙了。

她让敕给她推荐个稳妥的人,敕便找了一个叫林荷絮的女子来。

“这是我的助理,办事稳妥细致,宋大人你只管将差事交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