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十二年西月二十五日(前195年6月1日),刘邦在长乐宫病逝,到了第西天,吕雉仍秘不发丧,并和审食其商议将所有将军全部杀尽并灭族。\w.a!n-b?e¨n..,i,n!f¢o^
有人知道后通知给将军郦商,郦商去见审食其,指出杀光全部将领会导致大臣叛于内,诸侯反于外,天下覆灭。
审食其转述给吕雉,于是吕雉在丁未日(前195年6月4日)发丧,大赦天下。
己巳日(前195年6月26日),太子刘盈登基为皇帝,给刘邦上尊号为“高皇帝”,尊吕雉为皇太后。
吕雉做了皇太后,就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在永巷,剃去头发,颈束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让她舂米做苦役。
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着歌儿:“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雉因而大怒,说:“还想靠你儿子翻身吗?”于是想召刘如意来长安杀掉。
仁慈的汉惠帝知道吕后的想法,便一首暗中保护赵王如意,让他一首跟在自己的身边,吃喝睡都是在一起,就这样过了一个月。
汉惠帝元年(前195年)十二月,吕后趁汉惠帝早起外出打猎而赵王如意仍在府上睡觉时毒杀了赵王。+s·o_u.k/a?n¢s/h~u¨.?c+o!m?
之后吕后又将愤怒转到了戚夫人身上,据《史记》记载:“太后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辉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至此之后,汉惠帝刘盈因母亲的强势和残酷手段留下了严重的心理阴影,终日沉湎酒色,不理朝政,太后吕雉摄政,即后人所谓的“孝惠委机,吕后摄政”。
而汉惠帝刘盈于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前188年9月26日)英年早逝。
太子即位,是为“前少帝”,而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开启了华夏历史上女性执掌最高权力的先河。
吕雉自此临朝称制掌权十五年。
后来《史记》也由此年开始以“高后”作为纪年,列入本纪,彰显其行“皇帝”事的实际统治地位。
在吕后当权的十多年间,政治上沿袭了“与民休息”之国策,奉行“无为而治”的方针,废除了秦朝遗留的“三族罪”、“妖言令”以及严苛的“挟书律”——允许民间藏书。?y\o,u¨p/i^n,x,s~w..,c*o?m*她还“减刑,颁布赎罪法”;制定“戍卒岁更”的制度。
但她颁布《二年律令》,规定:“为人妻者不得为户”,确立了家庭中妻子对丈夫的从属地位,却是降低了秦朝以来女性的地位。
而她重用外戚,导致在她驾崩后,群臣与刘章等共诛吕氏,吕家人无论长幼皆被斩杀。
重用宦官、给予他们优厚待遇的做法,可说是后世汉室宦官专权的肇始。
经济上,她推行轻徭薄赋,鼓励农耕,开放关市,甚至允许商人“衣丝乘车”,部分打破了汉初抑制商人的政策。
诏令郡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又“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她还对币制进行了整顿,推行“八铢钱”,打击私铸,稳定金融秩序。
当然,评价一段历史、评价一个人物当然不能只从她本身去出发,还应从整个时代背景进行剖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吕后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比如在废立太子风波中,如果吕后没有如此果敢地保住太子之位,谁能保证只会“日夜啼泣”而没有丝毫能力的戚夫人,在当上太后之后不会将这江山搞垮呢?到时候武将、藩王再次争夺皇位,导致生灵涂炭,那国家会不会再次走向战国时期各国争霸的局面?
为了避免这一切无法保证的事情发生,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斩草除根,虽显得残忍霸道,但这却是最好的办法。虽然不知道当时的吕后有没有想到这些,或者只是单纯的想要权力,但是结局却是最好的。
吕后在位期间正是汉朝刚刚建立之时,这时国力衰微,急需恢复,而在吕后崩逝退位没过多久后,汉朝就迎来了国力昌荣、百姓安乐的“文景之治”。
一个历史时期的繁盛必有前代为其做下充足铺垫。
她不是天生的狠辣,而是在生活和社会的随波逐流之中,在自己丈夫一次次的背叛中慢慢变得没有选择。
她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