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直播历史的遗憾,祖龙异界游 > 第190章 修了107年的昭陵

第190章 修了107年的昭陵

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年),皇后长孙氏病危,临终之时遗言薄葬 。

唐太宗遵照长孙皇后的遗言,在皇后崩后,把她临时安厝在九嵕山新凿之石窟,陵名昭陵。并决定把昭陵也作为自己的归宿之地,等他驾崩后与皇后合葬,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唐太宗以九嵕山建昭陵,并诏令子孙“永以为法”,开创了唐代帝王陵寝制度“因山为陵”的先例。

昭陵工程是由出身于工程世家,先后担任唐朝将作大匠的阎立德、阎立本兄弟精心设计的。

其平面布局既不同于秦汉以来的坐西向东,也不是南北朝时期“潜葬”之制,而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建制设计。

长安由宫城、皇城和外廓城组成。宫城居全城的北部中央,是皇帝起居的地方,皇城在宫城之南,为百官衙署外廓城从东南北三方拱卫着皇城和宫城,是居民区。

昭陵的陵寝居于陵园的最北部,相当于长安的宫城,可比拟太极宫。

陵寝地下便是玄宫。玄宫凿建于九嵕山主峰南坡的山腰间,陵园方圆60千米,在山峰底部建地下宫殿,连同陪葬墓在内,绵延数十里,气势宏大,蔚为壮观。

因地宫西周山势陡峭凸凹不平,缘山凿石架有栈道,栈道绕山腰400多米,盘曲而上,首达元宫门。墙西隅建有角楼,正中各开一门,南曰“朱雀门”,北曰“玄武门”,东曰“青龙门”,西曰“白虎门”。

主陵居于陵园最北端的九嵕山主峰,190余座陪葬墓以陵山主峰为轴心,呈扇面分布在陵山两侧和正南面,犹如群星拱卫北辰一样拱卫着昭陵,恰似当年长安城的布局一样,帝王居住的大内居北,朝臣贵戚的府邸在南,象征着君主专制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力。

除主陵墓道地宫以外,还在陵山周围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昭陵自贞观十年(636年)首葬长孙皇后起,便开始了大规模的营建工程。

到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昭陵建设持续了107年之久,周长60千米,占地面积200平方千米,共有180余座陪葬墓,是关中“唐十八陵”,也是华夏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是唐代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