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寻找古丽 > 第137章 告别,出发与改变

第137章 告别,出发与改变

姜南庆幸,新疆兵团的番号是统一的,从农一师的一团一直排到十四师的二二五团,只有团场内部的连队才各自编号。

所以她搜到的六十五团有且只有一个,位于伊犁的霍城县境内。

这就意味着小房车要再次跨越天山,跋涉一千多公里,从南疆去往北疆。

“真是想一想,手臂就开始发酸。”姜南一边查看路线,一边吐槽。

“这么远啊。”倪女士低声道。

“兵团和兵团之间远得很,要么当年写个信,收个照片那么不容易。”徐英华的声音也低沉下来,随即又强颜欢笑,“这时节去北疆也挺好,那边雨水多,绿色多,风景更好。”

倪女士看向姜南,嘴唇抖了抖:“那你……路上多拍些那个片子,不是说很多人喜欢。想拍脸,我也可以。”

老太太一副又不安,又“我不占你便宜”的倔强姿态,让姜南又好笑又心酸。

从前那么抵触的倪女士,现在主动提出让她多拍视频,无非两个原因:之前漫长的旅行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让老太太身心疲惫脆弱,对她更加依赖;偏偏现在她又有很多“正经事”可以做,不再需要和小房车绑定,刚才还抱怨过路途辛苦。

所以倪女士是在提出“交换”,是在乞求她的帮助。

这可与当初在乌鞘岭时完全不同。

姜南却没什么“胜利”的喜悦,也不打算调整拍摄计划:“现在这个节奏就可以,流量一直在涨,更新太快反而容易限流,也容易让观众疲劳。视频中不露脸也已经成为一种风格,还有人说像纪录片,我觉得没必要改。”

倪女士听她这样说,眼神明显灰败下来:“你打算再拍几期?”

“什么几期?”姜南笑笑,搂住老太太的肩膀摇晃,“不管南疆北疆,找到古丽才算结局。就算我想不拍,那些粉丝也不答应的呀。”

她把手机递到老太太面前:“你看,去六十五团要经过温宿大峡谷,那拉提草原和伊犁河,还有这条独库公路,每年只有夏季才开放四个月。这一路就跟旅游一样,还可以拍好多照片,我都等不及出发了。”

“蛮好,蛮好。”倪女士眯起眼,似乎在看手机,眼角却闪过水光。

她们在七团又留了三天。

徐英华有个“结对亲戚”开修车店,听说“上海妈妈”的朋友要去北疆,主动帮忙给小房车检修,顺便升级换代。

车身侧面加装了两块太阳能板,来自另一户做光伏生意的“亲戚”赞助。他们说,现在北疆是雨季,太阳不如南疆给力。

她们还参加了一家“亲戚”的摇床礼。摇床是维吾尔族的传统摇篮,木雕非常精美。在欢快的乐声里,出生四十天的婴儿被妈妈交到徐英华怀中,再由徐英华小心翼翼安放进摇床。

小床的第一下摇动也由徐英华完成。这是孩子全家的坚持:“上海妈妈帮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是大家都很尊重的长辈,孩子能得到她的祝福,未来的生活一会定比木拉巴和纳勒瓦更甜蜜。”

稍后姜南就吃到了甜蜜的“木拉巴”和“纳勒瓦”。木拉巴是果酱,纳勒瓦则是用面粉、羊油和糖做的一种甜面糊。涂在茶杯口大小的馕上,吃起来非常美味。

这种甜蜜的馕也是摇床礼的重要道具。长者轮流摇床祝福之后,女主人要把抹上木拉巴和纳勒瓦的小馕,分给四十个不满七岁的孩子。孩子们拿上馕,来到摇床前,赞美小婴儿漂亮可爱,祝愿他健康成长,有所作为,为父母长辈带来欢笑。

姜南的镜头追逐着一张张笑脸,把这个特殊的日子定格成照片。

她最喜欢的是摇床里婴儿的笑脸,稚嫩的新生与代代相传的古老摇篮相映成趣。

倪女士最喜欢的却是坐在花毡上,温柔摇动小床的徐英华。特地让姜南打印出来,贴在校方车里。

“看见你在这里有这么多亲人,我可以放心了。”临别时,她抓着徐英华的手摇了又摇,迟迟不肯松开。

徐英华的眼泪顺着皱纹流淌,嘴上却在笑嗔:“什么放心不放心的,说得就不再联络一样。赶紧把你那个老年机换掉,让小姜教你打视频电话,往后我们天天都能见面。”

倪女士不作声,徐英华又教育她:“又不难。你一个上海老太太,哪能输给我这个新疆老太太?从前你可是最要强拔尖的,什么都要赶在别人前面。”

倪女士还是不作声。直到连部的楼群在后视镜中消失,她才问了一句:“今天是不是要路过阿克苏,市区应该有手机店伐?”

姜南笑着应了一声:“那我调整下线路,今晚就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