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艳教师

繁体版 简体版
美艳教师 > 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 第二十章 昭昭天命

第二十章 昭昭天命

就这太祖高皇帝的凶悍,收复京城是早晚的,再加上这凶残,那时候这些真就得进大缸了,他回去说不定能劝说几个起来反清的,到时候给北方士绅多少还能留个根。

  “陛下,此辈的确死不足惜,然民间欲为国尽忠者亦不乏其人,只是苦于无朝廷音讯,臣北通州人,祖籍山东,若携陛下圣旨晓谕,忠义必蜂起。臣虽为御史,然陛下治理,百官有序,万民晏然,实无臣之用,与其尸位素餐,不如北上为陛下晓谕忠义。”

  杨维垣赶紧说。

  这当过阉党的说话就是不一样。

  “行,去吧,临走前找韩太监领些金银。”

  太祖高皇帝龙颜大悦。

  然后杨维垣赶紧像张捷一样告退了。

  紧接着黄端伯也请旨,他请求携带圣旨南下徽州,然后前往江西湖广晓谕臣民。

  于是他也赶紧跑路。

  ……

  这些大臣都很着急,毕竟就这太祖高皇帝画风,实际上比原本那个更恐怖啊!

  原本那个终究不是开挂的,所以尽管凶残,但知道必要时候依然要安抚一下士绅,也知道需要用儒生,虽然白刃不相饶,但在这之前,那金杯终究还是同汝饮的。但这个根本不管儒生,包括这些大臣全都是摆设,有事根本就不跟他们商议,全是他和那个韩信拍脑门决定。而且也不用过去那套,全都是直接对老百姓,至今就连应天府,包括上元和江宁两县都没主官,就是从胥吏里面挑了几个代理。

  而民间则是他任命那些军官管,属于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包括原本民籍也是如此。

  有事也是召集这些军官,然后向他们下旨。

  内阁也罢九卿也罢,唯一作用就是给他对外面各地发圣旨。

  这些大臣就是尸位素餐。

  也没人找他们办事。

  就目前这局面,还是能离开就赶紧离开吧!

  “这科举选出的还不如征辟。”

  群臣都走后,韩信说道。

  “那是因为科举已经被玩烂了,但征辟最后被玩的更烂,科举再烂,这大明朝至少还有三成多进士的祖上没有出过进士或举人,哪怕到我大清,最后也还有一成多,你们那征辟到最后已经变成九品中正制,门阀,彻彻底底变成了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

  离离岩上草,郁郁涧底松。以此比寸茎,荫我百尺条。

  根本不给寒门一丝机会。

  科举不是问题,问题是科举的内容必须得改。

  科举后的任用必须得改。

  老朱那时候也不是这样,他那时候进士没有当县令的,都得先当几年县丞学习一段时间。”

  杨丰说。

  当然,现在没空管这个。

  事实上他以后也没空管,而且韩信想玩的就是古典帝国化。

  或者说秦制。

  这种体制下科举就算还有,也只能变成现代的考公,然后为官府提供类似胥吏的,而主官必然还是以军功,没在战场上砍过人头的,很难有资格去当知县。

  现在南京就已经在这样搞。

  打完这几仗后,之前任命的那些军官也进行了大量撤换,毕竟当时只是临时性,真正任用还得看表现,战场上打仗表现不好的撤,换上表现好的。然后这些军官也是地方管理者,包括原本民籍也归这些军官管理,本来南京城也是坊,无非这些军官各管一坊,青壮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此举当然让士绅们非常不爽,毕竟他们就算民籍,也得受这些军官管理,而且根据他们的田产,他们还必须得承担兵役,一百亩就得出一个壮丁当兵。

  没有?

  没有就收地。

  然后把地给那些愿意当兵的。

  或者自己掏钱赞助军费,交多少银子折算为一兵。

  再或者自己认个养子,由后者代替亲儿子,但基本上没人选这个,毕竟养子是要分家产,这可是老朱的规矩,养子是要分家产的,士绅们收的养女是不能享用的,那就是亲女儿一个待遇,敢享用直接绞刑架。

  虽和亦奸。

  就算对方同意那也是强。

  这就很不划算了。

  所以基本上都是额外掏银子,而且还不是掏一次。

  毕竟又不说一辈子就征召一次,需要时候还得再征召,哪怕战事频繁一年征召一次也有可能,然后不想上战场就再掏一遍银子。

  细水长流。

  此外杨丰还给工匠单独制定了一个制度……

  城内的铁做坊。

  杨丰拿着一支燧发枪,对着前面扣动扳机,伴随枪口黑火药的火焰和浓烟喷射,子弹也正中那里的靶子。

  这是一支真正的狗锁枪机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