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常出入毫不避人......
孟氏煮好了面端过来时,就发现南乔已经歪在榻上睡着了,面上还带着浅淡的笑意。
第170章 第 170 章
学校刚放学, 宋青云便脚步匆匆的往家赶,连那些最是活泼的小毛头们都没她的脚步快。
几个顽皮孩子见状在后头嘀嘀咕咕,宋先生往日里那么温柔沉静的一个人,这是急着做什么去呀?
“定是家里煮肉了!”某个小毛头一脸笃定的猜测道, 他家煮肉的时候他也是这么急急忙忙往家跑的, 唯恐回去的晚了, 肉都叫旁人给吃完了。
要知道家里可难得能吃一回肉呢!
同行的女孩儿白眼一翻:“你当宋先生是你呢!我觉得宋先生一定是家里出事儿了, 上课那会儿我就注意到了,先生走神了好几次呢!定是惦记着家里的事儿, 希望不会是坏事儿!”
她很喜欢宋先生呢!不只是宋先生,学校里的先生们哪一个她都喜欢!也立志长大以后要做像先生们一样的人,女人才不会只能围着灶台转呢!
宋青云急急赶回家, 狭小却干净的小院儿里, 鬓发花白的宋母正在喂鸡,几只刚开始换毛的小鸡围在她脚边叽叽叫唤着讨食,看起来丑丑的。
见到女儿急急忙忙的回来,宋母眼神惊讶:“怎的着急忙慌的?出什么事儿了?”
宋青云顾不上与母亲多做解释,满脸笑容直说道:“大喜事儿!娘, 我爹和我哥他们呢?”
“地里看庄稼去了。”宋母还在纳闷儿究竟是什么样的大喜事儿让自家一向沉稳的闺女这般喜形于色,莫非是小学那边又要招夫子了, 想叫她夫君跟儿子去?可他们不是早就说了不去, 叫青云自己去吗?
先前家里也不是没考虑过这事儿,夫君倒不是看不起女夫子女学生,只是若去当了夫子,免不了要跟好些个女人共事, 怕那些个不修口德的随口造谣。他们男人倒不怕这些,女人家不一样, 万一坏了人家的名声可怎生是好?
宋青云闻言转身就像往外跑,恰好宋老爹父子两个从外头回来,草鞋上全是泥巴,显然刚下地回来。
“爹!大哥!你们看到官府出具的告示了吗?”宋青云连见礼都顾不上,上来便问。
宋家大哥君子端方的表情顿时挂不住了,憋不住的喜笑颜开:“看到了看到了!我们一看到就赶紧回来了,具体是个什么章程,咱们家还得好好商量商量。”
宋母听的满头雾水,追问之下才得知,前面打下了偌大的地盘缺少人手管理,要从民间选拔人才去接管,如宋家这些被流放到北境来的犯事官员及其子孙也可参与选拔,只要符合几个要求就可以报名。
第一,其人要有真才实学,光会卖弄书本吊书袋的不要。
第二,为人正直,心胸开阔,要赞同,最起码是不反对边城乃至北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心向北境。毕竟他们是派人去管理地盘儿的,不是送二五仔去前方投敌的。
宋青云满怀期待的看着父兄:“去不去?”
“去!”宋老爹毫不犹豫的说道:“大郎跟我一块儿去报名,娘子跟咱女儿跑一趟,跟孩子二叔三叔说说这个事儿去,这可是老爷子盼到闭眼都没盼来的机会,错过了以后都没脸去见祖宗!”
不就是站队北境,彻底反了大庆朝堂吗?那昏庸无能的庆国朝堂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趁早反了的好!若是运气好,北境成了最后的赢家......
宋家二叔三叔得了消息,立刻撂下手头的事儿往衙门那儿跑。路上遇见几个熟面孔,都是满头白发的老家伙了,往日里出门走两步都得拄着拐杖颤颤巍巍,今日却像得了灵丹妙药一般,丢了拐杖健步如飞,儿孙在后头都几乎追不上。
“岑伯,您也听到消息了?”
“哎呦!周老!翁老!您老哥几个这是打算出山哪?这回选的都是掌管地方的小吏,还犯不着惊动您几位吧?”
老皇帝昏聩时发配过来的朝堂官员着实不少,其中也不乏一二品大员、大儒,桃李满天下那种。像是宋家这种都只能算是后起之秀,见了人得恭恭敬敬行礼问好的。
这等人物,便是老皇帝想杀都得斟酌再三,最后只得捏着鼻子把人远远发配出去,眼不见心不烦。
“小吏怎么了?”已经年过七旬的周老笑呵呵道:“你我也不过一群白身,还敢看不起小吏了?”
小吏便是再不入流,好歹人家算是官身。俗话说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这不入流的小吏若是心地坏了,动动手就能拿捏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