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厂长是个老好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活像个弥勒佛。
他搓着手,忙不迭地附和:“王镇长,您太客气了,为人民服务嘛,应该的,应该的。”
心里却嘀咕:这老王,变脸比翻书还快,刚才还跟要吃人似的,现在又笑得跟朵花儿一样。
王国胜走了之后,陈厂长立马严肃地对周围的工人说道:“今天的事儿,谁也不许往外说,都给我烂在肚子里!听到没有?”
工人们哪敢不听,一个个点头如捣蒜。
陈厂长心里跟明镜似的,王国胜这是想息事宁人,捂盖子呢。
他可不想惹麻烦,闷声发大财才是正道。
不出三日,红星厂的机器再次轰鸣起来,烟囱里再次冒出了滚滚浓烟。
这年头工业生产,哪有什么环保意识,只要能生产出东西,就是好厂子。
那烟囱冒出来的黑烟,在一些人眼里,甚至象征着繁荣和进步。
更让人意外的是,王国胜握着李东生手的那一幕,不知怎么就传了出去,而且版本越传越离谱。
镇上百货大楼的采购员老刘,来红星厂进货的时候,意味深长地对李东生说:“李厂长,现在可是红人啊,跟王镇长关系这么铁,以后生意肯定更上一层楼啊!”
李东生心里苦笑,他跟王国胜八竿子打不着,哪儿来的什么关系。
但这谣言,他也不好解释,索性就默认了。
供销社的主任也来厂里“考察”,说是考察,其实是来套近乎的。他拉着李东生,神秘兮兮地说:“李厂长,听说你跟王镇长是……”
他故意顿了顿,挤眉弄眼地,“老乡?”
李东生哭笑不得,他跟王国胜连祖籍都不是一个地方的,怎么就成老乡了?
最夸张的还是庆溪村的那些婶子们,她们的八卦能力,堪比当代狗仔队。
“哎呦,你们听说了吗?李东生现在可不得了啊,跟镇长都称兄道弟了!”一个婶子神秘兮兮地说。
“真的假的?他一个泥腿子出身的,怎么跟镇长攀上关系的?”
这年头信息闭塞,人们的娱乐活动也少,所以八卦就成了主要的消遣方式。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没有手机,但口口相传的速度,比网络还要快。
“我听我儿子说,那天镇长去红星厂,握着李东生的手,说了好久的话呢!那亲热劲儿,啧啧啧……”
“哎呦,那李东生可真是走了狗屎运了!”
这下,红星厂的秋冬新品,竟然成了时尚标杆,送礼专用。
一件普普通通的的确良衬衫,在当时可是稀罕物。谁家要是能弄到一件红星厂的衣服,那可是倍儿有面子的事。
“同志,你这件衬衫真好看,哪儿买的啊?”
“红星厂的!托关系才弄到的!”
“哎呦,红星厂的啊!那可是好东西!听说他们厂长跟镇长关系可好了!”
……
红星厂热火朝天忙活了一个月,李东生感觉自己像陀螺一样连轴转。
工厂管理,可不是后世流水线作业那么简单。
每个环节都得操心,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流程,再到产品销售,都得他亲自过问。
这年头,计划经济,物资紧缺,想弄点好布料都得四处托关系。
“李厂长,这批的确良的指标……”采购员一脸为难,“有点紧啊,要不,咱考虑考虑的确尼?”
的确尼?李东生皱了皱眉,的确尼虽然便宜,但穿着不如的确良舒服,透气性差,容易起静电,贴在身上黏糊糊的。
“不行,就的确良!咱红星厂的产品,质量是第一位的!你去跑跑,想想办法,实在不行,我亲自去一趟市里。”
跑断腿磨破嘴,也得把事情办成。
晚上回到家,李东生累得瘫在椅子上。
妙妙蹦蹦跳跳地跑过来,献宝似的从书包里掏出一张奖状。
“爸爸,你看!我是‘三好学生’!”
李东生接过奖状,粗糙的纸张上印着鲜红的字迹。
“真棒!妙妙真厉害!”李东生揉了揉妙妙的脑袋,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爸爸,同学们都说你跟镇长是好朋友呢!”妙妙眨巴着大眼睛,一脸好奇。
李东生苦笑,这谣言传得越来越离谱了。
他跟王国胜也就见过几次面,说过几句话,怎么就成好朋友了?
这要是搁后世,妥妥的“官商勾结”啊!
“妙妙,别听他们瞎说,我和镇长就是普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