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二十六年,秦灭六国后,嬴政认为自已“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称号】
【自此皇帝成了中国统治者最高称号,后世一直沿用,嬴政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他自称“始皇帝”,后继者则用二世、三世,直至万世,意为大秦千秋万代,传承不停】
大秦
赢政略微有些尴尬,他已经知道大秦只传到二世就亡了,所以这“传承至万世”的口号不就是在打他的脸吗。
而且其实他也很奇怪,大秦怎么会二世而亡?就算胡亥是头猪,那还有李斯蒙恬他们啊,基本盘不会乱的,一旦有叛乱及时镇压就行了,怎么会闹那么大?
赵高看着陛下沉思,连忙上前谄笑着说道:“陛下勿忧,天幕既然讲到我大秦的故事,一切都能及时改变,大秦一定会传承千秋万代的。”
被打断了思绪,嬴政略微有些不快,特别是看着赵高这张老脸,总感觉有些不对头。
“哼~嗯。”
这奇怪的转音,让赵高有些摸不到头脑,我是做错了些什么吗?
【对于这庞大的帝国,如何治理是头等难题,好在还有李斯这些人才,嬴政在他们的帮助下推出了一系列全新的制度】
【首先就是中央行政制度,在参考了各国官僚制度以及夏商周三公九卿,秦国推出了自已的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别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主管天下之事,是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 品秩为一万石】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大多是辅佐皇帝处理军事,品秩一万石】
【御史大夫,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但实际地位低于另外两位,品秩为二千石】
【其下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负责弹劾中央和皇宫一切事;监御史,负责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丞相府下的九卿。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中央制度确立下来,但关于地方制度的规划,大秦开始了非常激烈的争论】
【王绾认为应当效仿周王朝,分封秦始皇的子孙到边远地方去,这样利于掌控不稳固的六国之地】
【而廷尉李斯力排众议,他坚持认为应该废除分封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真正完成大一统】
【最终嬴政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将郡县制推行全国,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将全国分成36郡。每郡设郡守,掌全郡政务;郡尉,辅佐郡守,掌管全郡军事;郡监,负责监督】
【郡以下设县或道,满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设县长,为一县长官,受郡守节制】
【其下还有尉、丞,负责军事和司法】
【县以下设乡,乡有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税收,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为里,是秦最基层的行政单位,其设里正或里典,职责和之前大底相同,但他们还要负责组织生产】
【最后就是亭,负责治安和追捕盗贼,秦国十里设一亭,遍布城乡各要地】
【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构成了大秦最基本的制度,让这第一个大一统国家顺利的运转了起来】
汉初
听到亭,刘邦忍不住笑了起来,不是怀念当亭长的日子,那又烦又无趣。他想的是自已和兄弟们在乡间遛狗打架的日子,那真是快活自由啊。
“哈哈哈,没想到我刘季以一亭长成了天下共主。”
萧何也笑了起来,他也很怀念沛县的日子。
笑着笑着,他看向了刘邦,世人皆以为汉太祖整日斗鸡遛狗,没什么本事,只是恰好碰见手下一群厉害的兄弟,但他知道最厉害的就是刘邦。
别的不说,就凭这亭长一职就能说明,刘邦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秦朝那繁多的律法可不是一般人能记得下的。
西汉
汉武帝刘彻微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