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制度并不是李世民开创的,但都是他完善沿用的,是他给大唐注入了核心,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了所有人心中的那束光】
【但再英明的皇帝也有终点,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李世民病危,随后驾崩于终南山上的翠微宫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唐太宗,葬于昭陵】
【后世将这二十三年称为贞观之治,以称赞唐太宗的文治武功】
大唐贞观三年
“二郎!”
“阿耶!”
李世民最重要的亲人,长孙皇后,李承乾,李丽质他们都忍不住哭了出来。
才52岁啊,现在是贞观三年,算算只剩下20年了,看起来很长,实际上也只是一瞬,他们怎么能接受如此英明神武的丈夫(父亲)这么早就死去呢。
底下诸位大臣也都是红了眼眶,一手缔造了大唐盛世的陛下,怎么能就这么离开。
李世民被气氛感染,忍不住哭了出来,眼泪直流,自古不忍见英雄迟暮,美人白头。更何况自已一手建立了如此兴盛的大唐,就这么离开,确实不甘。
就如同朱棣的那句话:“如此江山,岂不让人留恋?”
“没事的,朕努力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一句贞观之治,朕已是死而无憾了,大家不用伤心。”
说完安慰大家的话,李世民勉强止住了眼泪,这都是高兴的事,没必要哭。
人群中的魏征缓了过来,为了让自已的陛下继续为大唐发光发热,他思考起了陛下早逝的原因。
肯定是常年征战,导致了陛下身体不好,本来陛下在皇宫中待的好好的,应该能休养过来,但打高句丽陛下又亲自去了。
魏征啊,魏征,你当时为什么没能劝得住陛下?过去的事情不管,今后一定要牢牢看住他。
不对,是不是我走在前面呢?没了我盯着,陛下就会如脱缰的野马一般。找个机会跟皇后说一下,让皇后盯着吧,我陪陛下的时间肯定没有皇后久。
【能创造如此辉煌的盛世,只凭李世民一人自然是不够的,这些都离不开他的忠臣良将,但可惜其中大部分人并没有陪他走到最后】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李世民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而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比例皆按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李世民常常过去以缅怀他们】
大唐贞观三年
此时的氛围有些悲伤,大家都希望自已能活长一点,能陪陛下久一点。不过大家心中更关注的还是谁上榜了,谁没上榜,有没有个排名啥的。
程咬金早就难受这个气氛了,人都有一死,哭什么。随即,他开口道。
“尉迟黑子,你觉得你能上榜吗?”
“你这不是废话吗?你上不了,我都能上,而且我肯定在你之前。”
“你少给我扯了,我还跟陛下认识的久呢。”
两人一打岔,果然气氛好了些,众人都开始关注起凌烟阁排名。
【赵国公长孙无忌,
河间郡王李孝恭;
莱国成公杜如晦;
郑国文贞公魏征;
梁国公房玄龄;
申国公高士廉;
鄂国公尉迟敬德;
卫国公李靖;
宋国公萧瑀;
褒忠壮公段志玄;
夔国公刘弘基;
蒋忠公屈突通;
郧节公殷开山;
谯襄公柴绍;
邳襄公长孙顺德;
郧国公张亮;
潞国公侯君集;
郯襄公张公谨;
卢国公程知节;
永兴文懿公虞世南;
渝襄公刘政会;
莒国公唐俭;
英国公李勣;
胡国公秦琼】
大秦
这凌烟阁确实不错,嬴政心里估算了一下,打算在大秦也搞算一个。
而且他打算把自秦立国而来的功臣全都纳入其中,唯一的问题就是可能画像不太好弄。
【排名是按照官职大小,有些人去世较早,就以追封的官职,所以排名靠前】
(本来想全部写出他们结局的,有些人又涉及到武则天之后的事,一写又要水其他地方,所以只写死在李世民前面的)
【其中殷开山先于武德五年,病死讨伐刘黑闼的路上】
【贞观二年,屈突通病逝】
【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