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五日,平安准备在灵壁长久对抗燕军,于是挖掘深沟高垒,将此地打造得如铁桶一般】
【但大军最关键的还是粮草,朱棣再次发挥他的特长,骚扰南军的粮道,平安只好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
【四月二十七日,朱棣率精锐突袭平安,将其军一分为二,平安危急。何福被迫出兵救援,结果朱高煦在半路设下伏兵袭击,南军再次大败,只能龟缩】
大明洪武十一年
“唉,兵败如山倒啊。”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南军已经没有了战心,人人摆烂,只有几个大将依旧是忠心耿耿,在拼命拖着他们作战,可一旦燕军冲锋,这群人就会原形毕露。
“爹,马上四弟就要打到京城了,到时候这群妖魔鬼怪全都会跳出来。”
“是啊,正好也让咱看看哪些人对皇帝不忠心,喜欢骑墙。”
朱元璋和朱标两个人已经不是太在乎老四起兵作乱了,他们更关注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哪些人仍是忠臣,之后这群人他们定会重用。
【无法保证粮道安全,南军缺粮成了一个大问题,本身士气就不高,又失去粮草,南军再也无法作战。平安等将最终决定一起突围至淮河岸边,燕军缺乏水军通过河流运粮,可保万全】
【为了统辖一致,他们约定了一个号令,那就是三声炮响】
【四月二十九日,燕军攻打灵壁,进攻信号也恰好是三声炮响。南军以为是已方号炮,纷纷选择突围,人人争相逃命】
【燕军趁势进攻,南军全军覆没,灵壁之战竟以这种意外的方式结束了】
大臣们和皇子们都看向朱棣,你这人运气也太好了吧?这不就是时来天地同协力,燕王真的是有点玄学在身上的。
再加上这神乎其神的指挥,燕王可以说是皇子中最厉害的了,当然这些话他们可不敢说出口。
【这一战,燕军生擒南军三十七位将领,百多个朝廷大臣,数万士兵投降,只有何福单骑逃走。在长江以北,建文再也没有了能够阻挡燕军的大军】
【这些将领中最重要的,那就是平安,之前他给燕军造成过很大损失。这回抓住了他,众将纷纷说道,抓住了平安,我们燕军就可以平安了】
【因为对平安的愤恨,众将纷纷要求将他杀了,朱棣没有同意,将他送回北平,后来平安也就投降了】
(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也叫保儿,挺厉害的,《明史》说永乐七年的时候,被朱棣一句还活着呢,给逼死了,感觉有点假)
朱元璋点了点头,不错,保儿已经尽力了,咱不怪他。
不过这样算来,南京城外只剩下长江防线了,淮河已经阻挡不了老四了,而朝廷方面能用的大将也只剩下了盛庸一个人。
【灵璧之战后,在淮河方面只剩下盛庸所部有一战之力,于是燕军全力南下,一路向东南直行,五月初七攻下泗州】
【在淮安、凤阳受阻后,朱棣遣朱能、丘福率士兵千余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没有防备,大败逃走,燕军攻下了盱眙】
【这时,燕军中产生了分歧,他们认为还是尝试从淮安凤阳方向突破,不然没有水军,我们很难从长江过去】
【朱棣力排众议,他清晰地看出了朝廷方面的虚实,只要能隔江对峙,就能震动他们,到时候自有人来帮助,于是燕军决定攻打扬州】
【五月十一日,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日,到达天长。守卫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他的下属都想投降燕王了,于是趁其沐浴时绑缚之。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继之高邮再降】
【果然不出朱棣所料,扬州失陷,金陵震动。朱允文惊慌不已,他和方孝孺商议后,制定了几个救急方案】
【一是下罪已诏,号召天下勤王:二是派练子宁、黄观等人外出募兵;三召回被贬黜的齐泰、黄子澄;四遣人许以割地求和,拖延时间 】
朱元璋本以为到这种危急关头,他们能够做出点像样的操作来,结果呢,这就是你的救急方案?
朱棣都打到你脸上了,你前面三个方案真的有用吗?还勤王呢?谁帮你个小畜生我笑死他。
而且还想着把你那几个香饽饽大臣叫回来,他们有用吗?不管是送给朱棣解仇,还是来帮忙出谋划策,都没有半点实质用处。
唯一有可能的就是四,这也只是寄希望于朱棣见好就收,但老四这次南下是孤注一掷,不可能同意的。
西汉景帝时期
还是少年的刘彻,不解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