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阳岭,定襄城以南。/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
又有善阳岭,在白道川南。
资治通鉴记载, 唐贞观四年正月,李靖率骁骑三千,自马邑进屯恶阳岭。
只不过,就在这大雪封山的一天。
恶阳岭没有等来带他名扬青史的李靖和三千铁骑,却迎来了一支装备更为精良的骑兵。
李恪占着预先知晓未来大致走向的先机,利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战术调动,成功拖延麻痹了李靖的动作。
带领着两千燕王卫和收编而来的一千突厥九部骑兵,率先来到这一因为改变历史走向,从而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恶阳岭。
漫天风雪中,燕王李恪身披重甲,手持长槊,立于恶阳岭高处。
在他以北的山脚下,就是突厥颉利可汗占据的定襄城。
此时没有宵禁的约束,城内灯火星星点点。
尤其是颉利可汗的金帐方向,熊熊篝火将雪白的毡帐映得通红,与周遭漆黑的区域形成诡异的反差。
就在李恪带着小二来福和几位护卫,站在这里了望着山下定襄城的时候。
身后不远处依旧能够听见,稀稀拉拉的吼杀与兵器碰撞的声响。
那是燕王卫正在围剿驻守在恶阳岭的突厥残兵。
“东家,这天气这么冷,要不要我去抱些木柴过来,给你点个篝火,暖和暖和!”
听到小二来福的话,正在思考如何部署突袭路线的李恪也是从沉思中,醒了过来。
转过身来的李恪,轻轻看了一眼不远处正在厮杀的画面。
视线很快就落到来福身上,知道来福是在关心他。
加上成功突袭恶阳岭,心情愉悦的李恪嘴角微扬,解下腰间的酒囊抛向来福。
“小二,现在可不能生火哦,现在这风雪正好掩护我们的行动,火光会暴露我们行踪的,你要是感觉到冷,喝这个驱寒。"
小二来福慌忙双手接住酒囊,酒囊上的鹿皮绳还带着身体上的余温。
见到李恪理解错了他的意思,小二来福也是大急,连忙小跑着来到李恪身边,将酒囊还给李恪道。
“东家!俺不是馋酒,是怕您冻坏了!您瞧这铠甲上结的冰碴子......”
说话间,小二来福就欲上前帮李恪拍打铠甲上的冰霜。
却被李恪却抬手制止了,他眼中闪过一丝暖意:"无妨,这点风雪算不得什么。"
接过酒囊的他,仰头饮了一口,辛辣的酒液顿时驱散了寒意,也让人又清醒了三分。
就在李恪和小二来福说话间,恶阳岭上的抵抗声,越来越小,不一会的工夫,就陷入了彻底的平静。*零*点¨墈?书_ ^首?发¢
大概又过了一盏茶的时间,数道脚步踩着积雪发出“咯吱咯吱” 的声响,快速走来。
李恪身边的护卫,听到动静,立马将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之上。
就在李恪跟着转过头,就看见唐俊悟、辛撩儿,以及前两日投诚的忽伦浑身浴血的快步走来。
三人的铠甲上,还凝结的血水结成的坚冰,在火光下泛着暗红,但眉宇间尽是兴奋之色。
"殿下,末将等人,不负殿下所望,已将恶阳岭尽数掌握!"唐俊悟抱拳行礼,声音洪亮。
李恪点了点头,视线依次在三人身上扫过,目光中带着赞许。
"诸位辛苦了,只是此刻定襄城就在我们的山脚,不是本王不相信你们,本王此时还是想问上一句,没有漏下什么漏网之鱼吧?”
唐俊悟闻言,立刻单膝跪地,铠甲与积雪相撞发出清脆声响。
"还请殿下放心,我军一共歼敌三百四十七人,俘虏五十六人,缴获战马三百余匹!绝无一人逃脱。"
辛撩儿上前一步补充:"殿下明鉴,末将在突袭前就在恶阳岭的其他几个隘口派防了游弩手盯防——那些突厥残兵就算插翅也难飞出恶阳岭。"
李恪听到两人的话之后,紧绷的神经终于是放松了下来,却在瞥见一旁的忽伦欲言又止的模样。
他将目光投向忽伦,见到脸上还带着没有及时擦干净,仍然残留着血渍的脸。
他也没有想到,这位才刚刚投诚到他手中的突厥俟斤,竟会在首战中如此拼命。
他刚才开口夸赞几句,却不料这位突厥俟斤,突然单膝跪地,右拳抵胸。
"殿下,末将幸不辱命,已将西侧的敌人肃